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A醇再掀熱潮!這款面膜榮獲《美麗佳人》2025開架美妝百大賞殊榮

潮健康

更新於 10月29日14:50 • 發布於 10月27日16:12

身為醫師,我在門診中最常聽見的抗老疑問就是:「醫師,A 醇真的有效嗎?會不會脫皮、刺痛?」這些提問代表了現代消費者的矛盾,既期待抗皺又擔心刺激。近期,特別注意到一款討論度高的面膜產品是由森田藥粧研發,因結合高穩定A醇與修護等溫和抗老配方,入選《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2025 開架美妝百大賞,顯示市場對「溫和抗老」產品的接受度顯著提升,也反映出消費者正由濃度導向轉向「肌膚耐受」導向。

圖說:周輝政 醫師/婦產專科與皮膚保養顧問

A 醇抗老成主流,穩定性成關鍵

A 醇(Retinol)是常見的保養成分之一,在保養領域中廣泛應用於熟齡肌保養,幫助調理肌膚、維持健康狀態。研究顯示,規律使用含A醇成分的保養品,有助肌膚保養與調理,使膚況看起來更加細緻光滑。但 A 醇的挑戰在於 「效果強,也可能帶來刺激」,尤其乾燥、脫屑現象更令初學者卻步。

高穩定Super Retinol,這種型態在接觸肌膚時緩慢釋放活性,降低刺激,同時加入玻尿酸、神經醯胺與維他命原 B5,提升保濕修復力,這也是我認為其具市場討論度的主因:「不追求濃度競賽,而是追求耐受性與持續使用的可能。」隨著研究進展,讓初學者也能溫和入門。

抗老面膜興起,帶動熟齡肌膚保養新轉變

過去A醇保養多半以精華液或乳霜為主要形式,但隨著保養觀念與生活型態轉變,「A醇面膜」逐漸成為熟齡肌膚的新選擇。面膜型態具備三大優勢,不僅能提升吸收效率,也更符合現代人追求簡化保養的需求。

1.在控量與均勻性方面,每片面膜皆具固定濃度,比手動塗抹更穩定,能有效避免使用劑量不當所造成的刺激風險。

2.滲透與吸收力的提升,面膜敷布可形成封閉微環境,增加 A 醇及保濕成分的滲透效率,使夜間修護更有效率。

3.面膜型態在保養步驟上更簡單,適合忙碌族群作為日常保養選擇,使用上也較容易掌握使用量與頻率。

對初次接觸A醇保養的族群而言,面膜型態被視為一種「溫和抗老入門」,能降低濃度判斷失誤與過量塗抹造成脫皮的風險,同時兼顧肌膚的修護與耐受性。

醫師提醒:夜間保養與防曬並行

初次嘗試 A 醇保養者應採「循序漸進」方式,每週使用 2 至 3 次,並以夜間清潔後進行修護。「抗老不在速度,而在穩定與持續,」醫師強調,「將 A 醇融入日常保養節奏,並重視防護,才能真正延緩肌膚老化。」

使用步驟簡單:洗臉後輕拭乾,緊接著敷10-15分鐘,取下後輕按吸收,若肌膚性質為乾性肌,可再補乳霜鎖水,油性肌則可作為最後一步。

醫師提醒患者:建議使用含A醇保養品後,白天加強防曬,以降低紫外線對肌膚的刺激。缺乏防曬,會讓更新中的肌膚暴露於紫外線傷害,抵銷抗老效果。由於A醇可能增加肌膚光敏性,做好防曬防止讓紫外線損害肌膚結構。

市場反應:從入選百大賞,看見消費者的關注

A 醇面膜在社群討論中受到廣泛回饋,特別是以下三大族群:

  • 初老族群(30–40歲):希望入門抗老產品,但不想付出脫皮代價
  • 忙碌上班族:想要「敷了就好」的無腦式保養
  • 敏弱肌族:怕高濃度刺激,但願意嘗試低門檻 A 醇

因此入選《Marie Claire》開架美妝百大賞,不只是話題,而是市場行為的反映抗老正在從專櫃走向日常、從精華走向面膜。根據抗老話題延燒,現代消費者對抗老的關注已從「高濃度追求」轉向「長期穩定使用」與「肌膚健康維持」。

A 醇風潮背後的健康保養思維

  • A 醇雖強大,但請記住三大原則:
  • 循序漸進,不求快速
  • 避免同時搭酸類或去角質
  • 適度保濕、加強防曬

A 醇保養的普及顯示大眾對肌膚健康的重視已從「即時修護」轉向「長期管理」。醫師建議,熟齡肌膚保養應聚焦於肌膚耐受性、保濕與防護三者並行,才能兼顧安全與效果。當「Retinol 抗老」成為日常習慣,也代表著健康保養觀念的成熟與深化。

免責聲明:本文為化粧品產品介紹與保養觀念分享,內容不涉及醫療建議或療效保證。產品效果可能因個人膚質、保養習慣及環境條件而異,使用前建議先行測試,若肌膚有特殊狀況,請諮詢皮膚科醫師意見。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