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預算卡關逾8個月 公督盟提3訴求批:延會淪立委遮羞布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
中南部接連遭颱風、西南氣流挾帶豪雨重創,全台農損金額高達25億,行政院也預計提出300億的「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作為編列特別預算的法源依據;然而,今年度卻還有5.6兆的附屬單位預算未三讀通過,當中也包含多項治水預算。對此,公督盟今(8)日召開記者會提出3訴求,要求立法院長韓國瑜應重啟協商、朝野各黨團盡速嚴審國營事業預算、立法院全面檢討預算審查機制。
理事長謝東儒表示,本會期是立法院史上最長會期,公督盟多次強調朝野各黨團應該要好好把握延會時間,認真處理國家重大民生議案;惟過去延會2個月,院會、委員會的開會時間卻屢創新低,甚至有一天院會不到15分鐘就散會。而面對違法延宕8個月的國營預算,公督盟也呼籲朝野黨團盡速協商,積極處理基金預算,讓立法院能夠真正回應人民期待。
接著,執行長張宏林指出,今年6月初,韓國瑜曾召集黨團協商處理預算,獲得民進黨與民眾黨團支持,卻遭到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以「無急迫性」為由阻擋收案,對比日前傅高呼「災後重建迫在眉睫」,此舉不僅顯得立場矛盾,更暴露出政治凌駕治理的荒謬現象。
此外,政策部主任陳利益直指,編列金額龐大的附屬單位預算審議幾乎年年延宕,「2013年的附屬單位預算甚至至今還未通過,也不會通過!」,更別提受到總預算審議之亂,許多非理性的報復性刪、凍影響,有許多單位已提出「第二預備金」動支案,這些都還卡在立法院沒審議,若今年度的預算都要拖到年底再審,那民主的監督機制還有什麼意義?
陳利益也認為,雖然《預算法》訂有補救措施,但在實務操作上,多數機關基於對立法院的尊重,往往不敢超支尚未通過的預算。尤其行政與立法分立下,行政部門更傾向謹慎保守;常態預算審議不斷延宕的情況下,民生計畫的推動也會受到高度的不確定性,連帶造成時程被壓縮而導致建設品質遭到犧牲,形成「拖延在前、倉促在後」的惡性循環。
常務理事陳雪梨提到,本會期才三讀通過36個法律案,遠低於過去幾屆同期的立法表現,包含「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兒童托育服務法」等重要民生議案還沒處理,而常設委員會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辦理平均只有2、3位立委出席的國內、外考察,顯見「延會」已經淪為掩蓋立委怠惰的遮羞布!
最後,公督盟提出3訴求:要求韓國瑜應重啟協商,將國營事業預算列為優先議程;呼籲朝野各黨團,朝野各黨團應在延會結束前(8月底前),確實履行審查責任,盡速嚴審今年度逾5兆的國營事業預算;更要立法院全面檢討預算審查機制,勿再違法延宕,嚴重影響下半年預算審議品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