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不聽國民黨的太陽花加上討厭黃國昌的青鳥 罷免大失敗罷團各分飛或打掉重練?
這次罷免戰,參與罷免的公民團體與民進黨的競合,引發各界關注。雖然大罷免大失敗,但罷團已經形成一股能量,接下來應對各種政治局勢,雙方誰聽誰的?罷免團體曾數度強調,這波罷免並非政黨動員的延伸,而是對國會亂象及地方政治不滿的公民集體回應,他們未來仍將以自主意識決定行動方向。
據悉,此次罷免團體的組成主力包含兩個世代。一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因不滿國民黨而走上街頭的青年,如今「長大」已步入30至39歲,他們累積多年街頭行動與社會運動經驗,再次投入監督政治的行列。另一個是近年在青鳥行動中崛起的20至29歲年輕世代,多為天然獨、討厭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不喜歡鴨霸的國民黨,擅長運用社群平台與數位工具,去中心化的動員方式讓行動更具彈性。
立場是監督權力非政黨輪替 不對民進黨照單全收
2025年7月18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民主音樂會上,公民團體以「從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到2024年的青鳥行動」象徵儀式,強調公民行動的延續性。一知情人士提到,兩個世代的背景與方法雖不同,但共同立場是監督權力、守護制度,而不是為了政黨輪替,各罷團也有自己的思考,不會對民進黨照單全收。
2020年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時,由陳冠榮、尹立、李佾潔、張博洋組成的「罷韓四君子」串聯「公民割草行動」、「WeCare高雄」與「台灣基進」完成罷免,但後續補選刻意保持距離。據了解,此次的罷免行動,雖然各罷團組成多元,且沒有統一的「司令塔」整合,但是未來各地罷免團體延續同樣的原則,將罷免視為回應政治失能的公民行動,而選舉則是另一場獨立的政治選擇。他們在2025年的罷免行動中,也以陳冠榮為首組織「民主補破網」到處支援各罷團,傳承當初的「高雄經驗」。
不聽政黨號令 罷免失敗後各分飛或打掉重練?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成立的「反共護台志工聯盟」也持相同立場,因此,雖然7月26日的罷免首波結果大失敗,太陽花世代與青鳥世代所構成的公民行動者預計仍將維持自主運作,不受任何政黨左右。(推薦閱讀)獨家》調查局「先生」令!國安戰將掌台北市調處 內定副局長的他不敢應酬
過去,太陽花是不聽國民黨的,這次的罷團,則是沒太鳥民進黨,他們搞出大罷免聲勢後,才逼得原本只想精準罷免、不想大張旗鼓的民進黨見苗頭不對,趕緊入陣。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曾對黨內表達「公民先行」態度,與罷團保留對話空間,接下來,這股號稱未必聽政黨號令的力量,還有政治能量?他們又回不會就此各分飛,抑或是打掉重練?台灣的公民力量與政治勢力的互動,誰利用誰?如何合縱連橫,還是乾脆放生?是一直存在的題目。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