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市場改造煥然一新 二樓空間活化將討論
桃園市龍潭公有零售市場,在民國63年興建,在111年獲得經費改造,並融入客家元素,不過2樓約50坪的露台空間閒置,地方希望能朝多元化經營,讓坪效利用到最大,市場早、晚都可以使用,轉型成觀光市場。
經過改善之後的龍潭公有零售市場,展現乾淨亮麗的風貌,市場內的地面也更加平坦、安全,而由於改善之後,2樓空間相對增加,希望這個空間可以改造成為代客料理、座位區等,讓坪效利用到最大。
攤商:「可以帶孩子來這裡買菜、買吃的,順便在我們這邊中廊樓上,一起坐著來吃。」
攤商:「自己感覺到這個想法很好。」
龍潭公有零售市場自治會會長 李德興:「像現在我們這個閒置的空間,希望有可以再多的利用,讓我們龍潭的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的空間。」
桃園市議員劉熒隆表示,2樓露台空間閒置,加上市場內多年輕二代接手,所以未來希望可以比照日本,或是臺南的市場成功模式,傳統市場可以轉型成為觀光市場。
國民黨桃園市議員 劉熒隆:「我們這邊的市場其實現在應該要,慢慢來轉型,像、像我說很多像日本的市場,臺南的什麼友愛市場,他們全部把坪效發揮得很好。」
對此桃園市經發局表示,龍潭市場活化轉型,市府經發局樂觀其成,不過目前主要營業時間在早上,而且2樓結構,是否可承受大量遊客問題,接下來會先評估,再與市場自治會討論,提出有效的利用方案。
桃園市政府經發局市場科技正 余世鈞:「那因為建築物本身比較老舊,所以現在主要供應的呢,是一些臨時的活動,以及自治會開會使用,那未來經發局會針對2樓的部分,會再跟自治會進行一些討論了之後,我們才會再來決定下一步要如何進行。」
地方表示傳統市場的改造,讓購物環境更加明亮、整潔,並融入客家在地特色及美學,如果未來轉型成為觀光市場,白天就是傳統市場的那種叫賣聲,到晚上年輕團隊進駐變身美食聚落,很多年輕人願意聚集在那吃東西,去體驗客家市場文化,一樣是市場,卻創造了截然不同的「客庄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