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出走篇】三個移民夢──台灣青壯世代為何選擇到異鄉生活?

少年報導者

發布於 6小時前 • 文字、攝影/王崴漢;核稿/楊惠君、韋麗文;責任編輯/吳冠伶
家庭醫學科醫師森森(化名)認為台灣工作壓力較大,已申請紐西蘭移民,希望能體驗兩輩子的人生。(攝影/王崴漢)

過勞、低薪、台海關係緊張,加上全球大搶才,台灣近年選擇移民的青壯世代愈來愈多,隨著日本、紐西蘭等國移民門檻變低、選擇變多之下,他們或是想一圓異國生活的夢想、或給孩子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或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而出走。《少年報導者》採訪3位近年決定移民的青壯世代,聽聽他們出走台灣的心聲、與移民異鄉的挑戰。

烘焙業者張瑜珊:想給孩子一個安穩、舒適的成長環境

37歲,2024年申請日本經營管理簽證

張瑜珊與丈夫、女兒一家人正在等待日本經營管理簽證審核通過,預計到日本創業開麵包店。(攝影/王崴漢)

「移民」一開始只是想換個生活環境,但在女兒出生後,想去日本的念頭變得更強烈,因為想給她一個我們都覺得舒服的環境。

日本是我和先生真心喜歡的地方,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自我實現。台灣長期面臨對岸威脅,以及身處地緣政治*的風險,的確也是前往日本的原因之一,加速了我們做出移居日本的決定,我覺得搬去其他國家,或許是一種讓心安定下來的方式。雖然戰爭會不會發生沒人知道,但只要麵包事業能在日本發展起來,不論未來如何,應該都不會沒有退路。

地緣政治*:指人們因為世界各地的衝突或政治緊張,而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包括人身安全、經濟衝擊、糧食短缺等問題。

投資簽證規則突然改變,心裡仍有隱憂

我們倆是在麵包店打工認識的,當時我大學剛畢業,他比我小兩歲。後來,我們決定自己創業,開一間屬於我們兩個人的麵包店。很幸運地生意不錯,賺了點錢,於是上網查一下,發現其實兩人也負擔得起出國的機票,於是決定放幾天假,安排人生第一次出國旅行,搶到便宜的「清倉機票」去了大阪。

第一次去日本就愛上了,第二次去時,東京、大阪這些熱門機票就被搶光,只剩下沖繩。原本甚至不知道沖繩不在日本本島,但那趟沖繩之旅,看著眼前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和大海,還有熱情友善的沖繩人,我們發現,原來生活也可以這麼舒服自在。當時,我和先生半開玩笑、又半認真地想著:有沒有可能我們以後真的能搬到日本住?

大家都知道日本很乾淨,但厲害的還有道路設計。不論是開車的人會主動禮讓行人,還是人行道設計得更寬敞、人車分流,都讓人走在路上更安心,公園也設置很多讓小朋友盡情玩耍的設施,女兒在每個公園都玩得很開心。

這些生活裡的小細節,都是我們特別看重的地方。考量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希望開店後有穩定的人潮,我們選擇落腳東京都八王子市,那裡公園多、也住了不少外國人。

日本麵包業很強,我們原本打算先到日本的麵包店打工,再著手開店。但是我和先生都已超過30歲,要用打工度假或是在日本找工作都不容易。我們的目標是去創業,詢問了一下,經營管理簽證的門檻只需要投資500萬日圓以上(約新台幣100萬元),算一算,我們的積蓄足夠負擔。去年(2024)12月,我們提出「經營管理簽證」申請。

瑜珊的女兒平時會觀看日語版的《可愛巧虎島》,藉此認識日本幼兒園的生活日常。(攝影/王崴漢)
瑜珊與丈夫希望給女兒一個舒適、穩定的成長環境。(攝影/王崴漢)
瑜珊家裡放了許多日語童書以及烘焙書,右下角的文件則是她正在規劃開店需要的硬體設備清單。(攝影/王崴漢)

不過,在日本租房並不容易,尤其是外國人。我們透過Facebook找到當地的台灣人房東,再由他介紹一位在日本住了多年的台灣仲介,算是這裡的超級前輩。在找開店地點的過程中,他幫了我們很大的忙,許多我們不了解的限制與語言障礙,都由仲介協助處理。

我們連員工都找好了,希望能請當地員工在外場接待客人,讓我們有時間繼續加強日文。不過開店需要簽證才能正式租下空間,目前僅能先看房。房東願意等我們拿到簽證再簽約,但也不能無限期等待,並說在下一位租客申請前,我們都有優先權。也因此,我現在最大的焦慮,就是在等待簽證的這段時間。

但最近日本又把經營管理簽證投資金額門檻到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0萬元),雖然行政書士*說我們已經送件,不太可能溯及既往,不過,因為我們簽證還沒拿到手,還是有不確定性。目前只能透過社群觀察其他人的申請進度,大概推測需要等一年左右。

行政書士*:行政書士為日本國家認證的法律專業人士,負責協助民眾辦理各類與法律相關的業務,例如簽證申請、公司設立及房地產契約等。

女兒現在已經讀小班,她非常喜歡巧虎,還知道巧虎的日文名字叫「しまじろう」、妹妹小花叫「はな」,就是「花」的意思。因為我們已經決定搬去日本,住的地方和工作都安排好了,我們帶她在日本待了2個多月,就從巧虎的生活開始,讓她透過上學、和老師朋友互動的情節,慢慢熟悉日本。一開始女兒常說聽不懂,但後來竟然會自己要求看日文版的巧虎,還對我說:「媽媽,這樣以後去那邊,我才會講日文。」

家醫科醫師森森(化名):想體驗兩輩子的人生

33歲,2024年申請紐西蘭綠色清單移民計畫

森森和妻子想搬到生活壓力更小的地方,即使收入減半、生活開銷更高,也希望能換取更自在的生活。(攝影/王崴漢)

我是家醫科醫師,主要看糖尿病門診。在臨床上,從慢性疾病到癌症,生病往往與壓力有關。若能把壓力因素拿掉,疾病的誘發或惡化情況往往都會改善許多。我身邊有很多認真的醫師朋友後來陸續轉戰醫美診所,原因多半是長期過勞。

在結婚之前,我從沒動過「移民」的念頭。我太太也是醫師,她一直羨慕可以到國外念書的朋友,也想體驗看看在不同國家生活的感覺,這也讓我們有了新的方向。

全球缺人的情況下,「醫師」是比較容易獲得移民門票的職業。歡迎移民的澳洲和紐西蘭,這兩個南半球國家我都去過,對我來說,澳洲人口多、生活節奏快,跟台北比較像,居住成本也高,每個人分配到的生活空間不大;紐西蘭則空氣更好、生活環境也更寬闊,所以我們選擇了紐西蘭。

醫師要在外國執業,就要考慮醫師證照是否適用。相比紐西蘭,移民到澳洲當醫師,就有可能得重新考照,光這部分就得多花3至5年的時間成本。

紐西蘭在2022年推出「綠色清單移民計畫」,綠色清單對於高技能、且在全球需求旺盛、紐西蘭長期短缺的職業,提供保證的居留途徑,而家庭科、麻醉科、精神科、外科等醫師,都需求迫切;在去年11月時,我們提出簽證申請,預計要等一年左右,我們打算在移居紐西蘭後,用兩年時間申請永久居留。

收入減半、但生活品質可能變好

申請移民過程很繁瑣,要研究移民流程、還要花大筆的開銷。首先得讓紐西蘭認證我的學歷,再通過英文測驗,簽證代辦公司可以協助處理簽證;通常最難的是,找到願意雇用的單位。透過朋友介紹,我幸運地接觸到開缺的當地診所,於是安排了一週的紐西蘭考察行程,也和診所見了面,大家一起吃飯、聊工作,過程很順利。

在一個8,000人的國內醫師臉書社團中,經常交流生活大小事。今年4月中國發動環台軍事演習,5月美國指出,中國對台海的威脅可能進一步升級時,有很多人在社團裡發文請教移民問題,底下留言也很熱烈,從10幾則到60則都有。

2025年9月,「移民留學投資展」現場聚集了正在觀望、思考要移民到哪個國家的人潮。(攝影/王崴漢)

確實有醫師同業擔心戰爭風險,但其實政治因素只占我們考慮移民的一、兩成,真正左右決定的,主要還是生活環境。

雖然我在台灣已經工作10年,移民到紐西蘭,薪資得從頭開始,我將減少一半的收入,生活開銷卻翻高一倍,但我們真正看重的,是生活的狀態。在紐西蘭,看診多半採預約制,工作負擔比台灣小得多。

雖然我和我老婆在台灣的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但這樣一直過到70、80歲,一輩子似乎太單調了,如果有機會能到另一個國家生活,不就等於你可以在這輩子,體驗別人兩輩子的人生嗎?

AI工程師Will(化名):想往條件更好的地方發展

42歲,2022年申請日本「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簽證

2022年疫情趨緩後,日本率先放寬除觀光以外的簽證申請,一大批外國人終於有機會踏上這塊土地,我是最早入境的那一批人,也可能是當中年紀最大的首次赴日工作者。大部分赴日求職的台灣人年紀落在26~35歲,我當時已經39歲,可以說是非常「稀有」,但我知道這是我必須把握的最後一次機會。

我很早就想來日本,一方面是想往薪資待遇更好的地方發展,另一方面就是擔心戰爭發生的風險。我不想離鄉背井太遠,以亞洲國家考慮的話,我覺得日本是亞洲相對安全的國家,不管是在治安上面,或者是在軍事安全上面,而且,現在的日本又是一個更容易移民的國家。

外國人要在日本拿永居,尤其是他們所謂的「高度人才」,近10年變成一個很好走的路。我在台灣就已經是主管職,擁有不錯的職位和收入,來日本我也能夠在薪資和職位時有協商空間,爭取較好的待遇,時間點上也剛剛好,如果再早一點,也許我還遇不到這樣的機會。

來日本之前,我在一家台灣的美商公司工作,雖然因為職務調整加過一次薪,薪水已提升了兩倍,年收入大約150萬台幣。我在日本則可以拿到「年收1,000萬日圓」,大約200萬台幣,因為還要扣稅*,這樣算下來,日本的薪資在IT產業並不算特別優渥,不過,日本買房相對容易,所以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扣稅*:住民稅約10%,年金健康保險約8%,所得稅約12%。

我對任何事都想做好風險管控,決定移民日本之前,我已經在台灣與日本之間往返了15、16次,好幾次都在當地停留超過一個月,就是想拋開短暫觀光帶來的美好幻想,讓自己更了解這裡的生活、也做好心理準備,減少錯誤期待。

一確定有工作後,房仲立即蒐集那些我能接受、且願意租給外國人的房型。飛機落地的隔天早上8點,我就開始看房,一天連看了3間,當天就決定要租哪一間,後來也順利完成簽約。

原本還擔心自己吃不慣日本拉麵,畢竟這個年紀已經沒辦法餐餐吃澱粉。我還特地帶了許多從台灣帶來的罐頭和調味料。沒想到這些最後全放到過期,因為公司員工餐廳就解決了我所有外食上的煩惱。

表面「和諧」、但外人不易融入的社會

移民之後,也有不少外國人不適應或難以融入當地,在移居幾年後選擇回國。圖為示意畫面,非當事人。(攝影/王崴漢)

日本社會非常重視「和諧」,這意味著人們會盡量與周圍的行為保持一致,避免破壞群體的平衡。有位日本同事曾跟我分享,他去美國短期旅遊時覺得最辛苦的事,就是走在路上的時候,大家前進的方向都不一樣,彷彿隨時會撞在一起。

在日本你會感覺到一股「水流」,大家自然往同一個方向移動,你順著那個節奏走,就會很自然地融入其中。但為了追求「和諧」,日本社會也抹去了許多人身上的稜角與個性,讓不少人覺得這樣的日本很壓抑。

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也存在某種排斥外國人的情緒。日文裡有個詞叫「外人(がいじん)」,是一種帶有歧視意味的外國人稱呼,在日本生活或工作時,我雖感受到不少日本人的熱情與包容,但內心仍會覺得,自己與日本人之間始終存在一道看不見的隔閡,難以真正融入。

但日本對我是「缺點最少」的選項,不只避開潛在的戰爭風險,收入也提升。重點是,過去我在台灣雖然年薪百萬、還是買不起房,今年是我來日本的第三年,就在東京買了房,地點在目黑區與品川區的交界,這裡雖不屬於日本都心五區*蛋黃區*地段,但生活環境安靜、機能完善,從家裡走路6分鐘就能到車站,搭車5分鐘就能抵達山手線,是許多上班族嚮往的理想居住區。

都心五區*:東京港區、千代田區、中央區、新宿區、澀谷區。

蛋黃區*:指城市中最精華、生活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區域,通常房價也相對較高。台北市信義區、大安區、中正區等即為典型的蛋黃區,就像一顆荷包蛋的蛋黃,是城市的核心地帶。

我買的房型是「2LDK*」,在台灣就是所謂的「兩房一廳」,兩間臥室一個客廳、餐廳和廚房,我和太太沒有打算生小孩,這樣的格局對我們來說已經很足夠,共花了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402萬元);也有同事買在東京都立川市,距離車站五分鐘距離的3LDK(三房一廳),價格也差不多是7,000萬日圓。雖然日本開放國境後,外國人大量買房,東京精華地段房價幾乎翻了3倍,但坦白說,以同樣的預算相比,這裡的居住品質還是比台灣好很多。

2LDK*:日本房屋市場常用術語,指該房屋有兩個獨立的房間,外加一個客廳(Living room)、一個餐廳(Dining room)和一個廚房(Kitchen)的組合空間。

買房進度比我原先預期的早,現在也正在申請永久居留簽證,我想擁有更多選項,去選擇自己的未來。

我工作的這間日本大型網路服務企業,招募大量資訊人才、尤其是軟體工程師。公司相當國際化,員工大約一半是日本人,另一半則來自各國,以印度人和中國人居多,所以公司在開會或報告時都使用英文,也因為如此,像我這樣日語不太好,頂多看得懂五十音、能應付日常生活的人,工作上的專業交流都沒有問題,所以當初選擇這裡當作來日本發展的起點。

我們公司來自台灣的員工大概就有400人,而且人數還在增加。最近真的愈來愈多台灣人來日本工作,的確也有新加入的台灣同事,是因為考慮到戰爭風險,希望能在一個有永久居留制度的國家定居。但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一、兩年後決定回國,一半是不適應日本企業的文化,另一半則是不適應日本生活。

「來日本」心理上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因為並不是每個來日本的人都能過得很好。我給自己10年的時間,去回答「我過得好不好」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這是一個滿值得的取捨。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女買龍蝦回家料理「它竟在水槽生產」 網求情別煮:不然小孩沒媽

TVBS
02

法國第一夫人遭爆「變性謠言」怒告10人 密友揭她多年陰影:不敢讓褲子鼓起來

鏡報
03

9歲屁孩拿「雷射筆」掃射飛機! 飛行員慘失明下場曝光

鏡報
04

「發現37具半身屍體」南韓96萬粉YouTuber爆中國人殺人賣器官 嚇壞全網被查辦

鏡週刊
05

三兄弟母屋翻出「漫畫聖杯」!母親閣樓裡藏傳奇 1939年超人創刊號估價破億

CTWANT
06

台人預約放鳥!沖繩租車業者虧4.8萬嘆:考慮先收錢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