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會傳染?不停脫皮屑、浮紅斑塊 逾7成病友受汙名歧視
乾癬共病多,常見三高、關節炎、眼睛病變等,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會反覆發作,皮膚有明顯的紅斑、脫屑,常被以為疾病會傳染而遭受歧視。台灣乾癬協會發布2025年「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病友職場大調查專題報告」,逾7成病友受汙名、歧視,近6成曾中斷治療、工作受影響。
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作的危險因子包含基因、環境、抽菸、藥物等。除了皮膚、關節、指甲會出現紅斑、脫屑等病灶外,也常伴隨肥胖問題,引發糖尿病、脂肪肝等三高多種共病症;結膜炎、葡萄膜炎或虹膜炎也是乾癬的共病之一。
「病人最困擾的還是外觀。」黃毓惠說,「乾癬、乾癬性關節炎病友職場大調查專題報告」的數據呈現病友在職場所面臨的挑戰。7成病友乾癬病程超過10年,乾癬性關節炎病程以1至5年為主。病友認為,病情屬慢性且長期影響生活與工作,3成表示症狀有一定困擾。
在健保給付制度影響上,治療有健保給付者約8成;有93.4%的病友認為,健保給付有助減輕經濟壓力。有57.6%曾因申請條件導致延遲或中斷治療,對工作造成影響。黃毓惠強調,有過半病友認為目前健保給付制度不符合需求,主要原因為給付限制與核准延遲等。
病友職場亦有許多挑戰,超過半數曾因症狀請假,但14.8%表示經常感受到不公平對待,主因除外觀、搔癢與疼痛導致專注力下降外,職場理解與支持偏低,大眾對乾癬疾病認知不足也是因素。僅10.7%病友認為職場非常支持,約8成病友主動說明病情被理解,但也有遭排擠或升遷受阻,逾7成病友曾感受人際、社交等心理壓力。
此次調查共回收全台486份有效問卷,男性占56.6%,女性占43.4%;年齡涵蓋18歲以下至65歲以上病友,居住地則以以雙北市最多(新北市31.9%、台北市20.2%),教育程度上以大學43.2%最多。問卷顯示,35至54歲病友為心理壓力最明顯族群,約3/2經常感受壓力。其中,35至44歲最常採取工作調整;45至54歲放棄升遷比例最高,年輕族群則傾向轉向健康友善產業。
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柯怡謀表示,調查結果顯示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在醫療、心理與職場層面均承受壓力。「治療落差與社會認知不足為主要問題。」協會提出三點建議:健保制度應加速審核並放寬條件、落實2021年5月通過的不下車條款,一旦符合條件即不需每半年申請審核。
另外,職場應建立疾病友善制度與教育、推動病友自助與倡議行動,減少汙名與歧視。柯怡謀說,唯有兼顧醫療支持與職場包容,才能讓病友在健康與工作間取得平衡。新的藥物問世,已大幅減少反覆發作的情況;乾癬病人應及早就醫,接受適當治療,以降低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