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解放軍研討會想定 共軍攻台1周即奪港口 建議採購EA-18G咆哮者電戰機
台灣智庫今(2)日舉辦解放軍火箭軍及海空軍對台威脅與因應研討會,時間緊扣在中國3日「勝利日」大閱兵前夕,在「當面解放軍部隊對台威脅概況(想定)」報告中分析,解放軍攻台會配合近千枚導彈,對我飛彈基地等重要節點進行飽合攻擊,同時在第一周即可奪取灘岸及港口,並建議台灣採購EA-18G咆哮者電戰機。
台灣智庫董事呂曜志致詞時表示,去年中國逾5000架次軍機進入我防空試別區,同時依據美國報告,共軍已經部署逾千枚導彈對著台灣,戰略情勢已有所轉變。
在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今年國防預算占GDP2.45%,明年的國防相關預算高達9495億元,占GDP的3.32%,美國參議院軍委會主席維克也率團與賴清德和國會會談,專家預 估未來10年國防資源還會不斷飆高。
呂曜志指出,目前以色列國防預算占GDP4.5%、南韓是2.8%,未來台灣在不對稱作戰、防衛韌性部分,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強化。
呂曜志:強化不對稱作戰,李翔宙點名共軍戰略信息支援部隊
「研究解放軍要紮根,做情報研究,斷了片或少了環節,就掌握不了事實。」曾歷任過國安局長、退輔會主委、駐丹麥大使的李翔宙致詞時強調,2022年8月當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解放軍對台展開圍島軍演,軟殺效應遠大於重兵軍演的硬殺效果。
具情報背景的李翔宙也特別點出,解放軍編成戰略信息支援部隊,進行一體化指管訊息與AI科技軍事現代化,中央軍委會在2個月前決策,要編成陸軍兵種大學、信息支援工程大學、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就是在經營全世界的管理權,台灣必須研究要如何掌握我們的正當性與管理權。
研討會核心議題是以「資訊認知戰」、「聯合封鎖」、「聯合火力突擊」、「聯合登島作戰」為可能攻台模式,發表4篇專題論文,對應解放軍各軍種作為。
共軍攻台恐動用1/3兵力,胡延年:要掌握干擾北斗衛星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高志榮發表「當面解放軍部隊對台威脅概況(想定)」評估,共軍攻台約會用1/3整體兵力,配合近千枚導彈飽合攻擊我飛彈基地、指揮中心和樂山雷達等重要節點。
在這項想定中,解放軍對台攻擊在飛彈部分,包括短程彈道飛彈1000枚、中程彈道飛彈400枚、陸射巡弋飛彈400枚(長劍10),主要攻擊我空軍基地、雄二E等飛彈系統、指揮中心,並以遠火部隊向登陸地區有效火力支援。
想定中顯示,解放軍在發動對台攻擊後的第一周,即試圖能開始成功遂行兩棲攻擊任務,奪取至少一或多個主要灘岸,以及港口。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王清安也在提出「當面解放軍對台網路戰及電子戰威脅評估與因應對策」時建議,國軍網路戰預警監控防護能量不足、指管通資網韌性待強化等問題,未來應整合國安部會資安能量,指導國防戰力防護規畫,爭取加入美國「網路風暴」等網路演訓。
曾於國安會資安辦主任、國防部通資次長的凌群電腦副總經理胡延年表示,資電作戰是為掌握電磁頻譜,台灣飛彈夠去攔中共的無人機嗎?最大部分應是資電作戰去防衛。
「從俄烏戰爭來看,最重要是無人機防禦過程中,共軍無人機會用北斗衛星。」胡延年提醒,我方就需要強化對北斗衛星的掌握和干擾,同時在地圖比對過程中,必須進行干擾、欺騙、誘敵等作為,他並以伊朗第一次被懲戒戰例分析,做好電力的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至關重要。
而中國在3日將於天安門廣場舉行「勝利日」閱兵,預計展示極音速飛彈、殲-35隱形戰機、鷹擊-21反艦導彈、無偵-10、雷射反無人機系統、無人潛艇,與電子戰系統等新型武器,對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可能威脅,外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