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益生菌怎麼吃最有效?營養師曝正確吃法,掌握補充技巧更安心!

潮健康

更新於 09月17日14:38 • 發布於 09月17日14:38

現代人外食頻繁、作息不規律,腸道失衡與保護力下降已成為多數人的日常困擾。營養師指出,益生菌有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維持良好消化環境,但若忽略正確的補充方式,不僅可能影響菌種發揮預期效益,更可能白花錢卻得不到實際保健。

針對大家最在意的「益生菌怎麼吃最有效?」,《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整理了益生菌最佳補充時間、6大搭配吃法與挑選時的5大重點,協助民眾掌握關鍵細節,讓益生菌效益發揮極大化。

圖說:營養師解密正確補充法,好菌穩穩吃下去

益生菌什麼時候吃?

你知道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最有效嗎?其實要看產品是否具備「包埋技術」,包埋技術可保護益生菌在生產到食用過程中保持活性,隔絕外界影響順利發揮功效。營養師將益生菌分為以下兩種情況分析:

  • 「無包埋」技術益生菌:建議在早晨空腹、胃酸較溫和時食用。

  • 「有包埋」技術益生菌:食用時間不受限制,每日補充更方便。

營養師小提醒:想讓益生菌發揮最佳效果,最重要的是依生活作息每天固定食用,才能真正幫助腸道健康。

6大益生菌食物搭配,輕鬆提升效果

每天攝取含益生菌的食物,搭配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有助好菌在腸道定殖。提醒大家,就算吃了益生菌也並非是放縱飲食的理由,均衡飲食仍是健康關鍵。以下整理幾種常見益生菌食物,讓你輕鬆融入日常飲食:

  • 益生菌食物搭配1:優格、乳酪等發酵乳製品

幫助乳糖消化,即使乳糖不耐症者也能安心食用。

  • 益生菌食物搭配2:克菲爾產品

富含30多種益生菌與酵母的克菲爾,不僅營養豐富,也能支持腸道健康,讓消化更順暢。

  • 益生菌食物搭配3:納豆

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 K2、胺基酸以及鈣、鎂,能幫助維持日常健康。

  • 益生菌食物搭配4:泡菜類

泡菜富含益生菌,像是植物乳桿菌和乾酪乳桿菌,富含多樣菌種,適合作為日常補充選擇。

  • 益生菌食物搭配5:味噌類

味噌含有嗜酸乳桿菌與乾酪乳桿菌,富含多樣菌種,適合作為日常補充選擇。

  • 益生菌食物搭配6:酸菜與福菜

含有天然乳桿菌等益生菌,有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支持消化道健康。

5大益生菌推薦挑選法

大家都知道「腸胃好,人不老!」,那你準備好好照顧你的腸胃了嗎?營養師整理5招益生菌選購重點,讓大家輕鬆挑對好菌:

  • 益生菌挑選重點1:清楚列出「菌株編號」

益生菌的效果因菌株而異,而「菌株編號」就是關鍵標示。專家表示,這些編號經過長期實證研究,不僅能查到科學依據,也代表功效與安全性都有保障。

  • 益生菌挑選重點2:吃進的保證菌數有實證
    「活著的益生菌」吃下去才能發揮保健功效,但市面多數產品只標示添加或出廠菌數,卻無標示吃進去的活菌數量有多少,惟有公開保障標示攝取菌量,幫助消費者掌握補充狀況,消費者才能確保攝取多少有效的活菌數量。

  • 益生菌挑選重點3:添加「益生元、後生元」

單靠益生菌不足,缺少益生元與後生元可能影響效果。選擇「益生菌+益生元+後生元」的黃金三角配方,才能有助維持健康的菌叢生態與健康維持。

  • 益生菌挑選重點4:「全桿菌」配方

選擇全桿菌配方更純淨,能提升益生菌活性與穩定性,便於穩定補充活菌,作為日常保健參考。

  • 益生菌挑選重點5:無多餘添加的純淨品質

具A.A. 100%無添加認證的益生菌產品,屏除多餘添加物,確保品質穩定,孕兒長者皆可安心食用。

圖說:天天正確吃益菌,守護腸道健康力

腸道健康經營術:掌握細節,活力不打折

腸胃健康決定你的活力與舒適感,但好菌不是「吃了就好」。營養師提醒,挑對益生菌、搭配益生元與後生元,並養成固定補充習慣,才能讓腸道好菌生根發芽。腸道健康就像是個長期管理的過程,只有掌握這些關鍵細節,才能持續守護你的健康與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營養資訊與產品特色分享,僅供一般保健知識參考,非為特定產品之醫療功效背書。實際效果依個人體質與使用情況而異,建議食用前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意見。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益生菌什麼時候吃最有效?營養師分享全攻略!

博士深度解析:益生菌包埋技術的重要性!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