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為什麼有些家庭只生男孩或女孩?研究顯示:性別並非隨機,揭示家庭傾向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月07日04:22 • 發布於 10月03日05:02

長久以來,人們常說嬰兒的性別是隨機的結果,但最新研究指出,這並非完全正確。

《科學進展》期刊(Science Advances)刊登的分析涵蓋1956年至2015年間超過58,000名美國女性的生育資料,結果顯示部分家庭傾向於多生某一性別的孩子。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指出,每個家庭就像擁有一枚「帶有偏向的硬幣」。數據發現,若一個家庭已有三個女兒,再生女孩的機率高達58%;若已有三個兒子,再生男孩的機率則約61%。雖然性別仍具隨機性,但明顯存在偏向的可能性。

性別

母親年齡與孩子性別關聯

研究進一步揭露,母親年齡也可能影響新生兒的性別。與23歲以下的母親相比,28歲以上的母親生男孩或女孩的機率皆可能提高約10%。

哥倫比亞大學生育專家羅伯斯(Alex Robles)認為,這與隨年齡變化的荷爾蒙、卵子品質與子宮環境有關,進而影響早期胚胎的發育。然而,這並不代表高齡懷孕只會帶來單一性別。由於母親年齡與父親年齡高度相關,父親的影響也值得未來研究深入探討。

延伸閱讀:我對腹中寶寶性別好失望,也對自己這樣的想法感到好內疚

性別

生育選擇與研究限制

研究人員同時考慮了父母的「性別偏好」因素。有些家庭在達到理想性別組合後選擇停止生育。為避免干擾,研究團隊排除了每位女性的最後一胎。然而,即使將高齡母親最後一次懷孕納入分析,性別分布趨勢依舊一致,顯示結果並非單純由生育選擇所造成。這也意味著,家庭傾向背後可能存在更深層的生物學規律。

迷思破解:性別與父母特徵無關

羅伯斯博士強調,部分家庭出現「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的情況,可能有真實的生物學原因,但與飲食或性交時機等迷思無關。他提醒大眾,生殖過程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複雜,也難以用單一因子預測。

性別

科學理解勝於操控

這項研究並非為了預測生育結果或鼓勵干預,而是希望建立更深入的科學理解。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探索父母雙方的影響,以及胚胎性別在子宮內決定的生理機制。她提醒父母,與其執著於孩子性別,不如專注於健康的孕程與迎接新生命的喜悅。這不僅是對生育科學的深化探索,也是一種對生命多樣性的尊重。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10月11日「國際女孩日」也是「台灣女孩日」,別再有重男輕女的錯誤觀念
【培果教育專欄】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孩子性別角色發展指南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