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千億美元美國設廠:股東警惕為「政治公關」 分析師看好關稅豁免潛力
蘋果 (AAPL-US) 近期宣布投入千億美元於美國製造業,此舉引發市場對其真實效益的討論,究竟是為規避高額關稅的戰略佈局,還是更偏向政治公關的舉動?
在白宮,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承諾這項 1000 億美元的在美製造投資。此舉緊隨其後,總統川普宣布,除非企業承諾在美設廠,否則將對海外半導體課徵 100% 關稅,並明確表示在美設廠者可獲豁免。這使得蘋果的投資,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對政府政策方向的直接回應。
然而,蘋果股東、Threadneedle 創辦人貝瑞 (Ann Berry) 對此持謹慎態度。她提醒投資者,不應將良好的政治關係與實際業務營運混淆。
貝瑞指出,要在美國建立如蘋果規模的本土產能需耗時數年之久,這涉及到取得許可、建設工廠、招募與訓練大量工人,以及啟動大規模生產等繁瑣且耗時的過程。她預計,整個時間線可能需要超過三年半,而在此期間,關稅政策本身也可能發生變化。
因此,她對於蘋果會「大規模開闢新地」抱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短期內難以顯著改變其主要依賴中國的供應鏈現狀,特別是其半導體封裝和大部分核心硬體生產仍嚴重依賴中國工廠。
對投資者而言,此舉的關鍵問題在於它是否能實質性地降低關稅風險。儘管庫克的政治參與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培養與有權力決策者的關係」以利於股東,但貝瑞強調,投資者不應將這種政治善意與實際的業務影響混為一談。
與此相反,部分華爾街分析師則持樂觀看法。美國銀行分析師 Wamsi Mohan 將蘋果目標價從 213 美元上調至 250 美元。他認為,如果蘋果能獲得關稅豁免,潛力將非常巨大。
Mohan 預期,這可能減少第四季 11 億美元的不利因素,並大幅提升市場對蘋果毛利率擴張至 50% 的信心。Mohan 指出,若競爭對手如三星、Google(GOOG-US) 面臨高關稅而蘋果獲豁免,這將有助於蘋果提升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從而促進 iPhone 銷售。
更多鉅亨報導
•Apple Pay再陷訴訟風暴 Fintiv指控蘋果竊取其行動錢包技術
•摩根大通讚蘋果「大師級操作」化解關稅疑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