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解除M痘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疾管署:持續監測、疫苗足夠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M痘(Mpox,舊稱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因非洲地區M痘病例與死亡人數持續下降;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M痘已非國際公衛緊急事件,但M痘仍是重要的傳染疾病,台灣仍會持續監控疫情,仍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施打疫苗,目前國內的疫苗庫存相當足夠。
WHO去年8月首次宣布M痘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一種新型M痘從疫情嚴重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蔓延至鄰國。台灣自2022年6月23日起,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27日累計確診483例病例,包含451例本土及3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積27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
而全球的M痘疫情也持續並未間斷,從今年初統計至7月31日,已累計逾3萬4千例病例,138例死亡,病例主要發生在非洲及美洲。亞洲包括中國、紐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等持續報告零星疫情,其中,中國7月報告135例病例。
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為預防M痘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接種第一劑M痘疫苗14天後,疾病保護力僅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則可高達9成。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8月24日已有10萬1515人接種一劑M痘疫苗,其中7萬189人完成兩劑疫苗接種,顯示仍有3萬1326人占31%,待接種第二劑疫苗,時為暑假活動及旅遊旺季,仍處國內M痘流行高峰期,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盡速完整接種。
疾管署表示,近一年有風險性行為者,如有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都屬於感染M痘的高風險族群。
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減少暴露的風險。
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出現M痘的疑似症狀,都應先佩戴口罩並盡速就醫,就醫師需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