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防支出大增是為保台?還是搞鬥爭?
行政院公布一一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總金額破三兆元,其中國防預算高達九四九五億元,預估占明年度GDP百分之三點三二,創史上新高。賴總統表示,這是向世界展現台灣積極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決心,還說希望在民國一一九年將國防經費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五。
行政院這次參考北約模式,將退除役官兵退休給付、海巡署經費及國土韌性與防衛韌性特別預算等都列入,才讓明年度國防預算暴增,難怪外界會認為,這種編列方法是硬湊國防預算讓帳面數字好看,只為了安撫美國總統川普,對增強國軍實質戰力及戰備毫無幫助。況且,大幅增加國防經費,卻以釋憲為由不編列國軍加薪預算案,究竟是真心為國家安全找解方,還是藉此惡鬥在野黨,國人自有公評!
果不其然,立法院新會期尚未開議,就有民進黨立委公開要求在野黨不要刪減國防預算;難道在野黨行使國會監督權,刪減或凍結不合理或超編預算都是不愛台灣?就是傷害國家安全?別的不談,行政院今年度編列七艘國造潛艦量產預算,總額高達二八四0億元,期程十四年,是國軍史上最大單筆投資案;但當時原型艦海鯤號尚未下水測試,賴政府就要求編足後續經費,根本不符預算法的規定,在野黨提議凍結及減列,結果反遭民進黨抹紅,到底誰的要求合理?
這種沒有深究國軍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沒有對症下藥的預算編列,無助於提升國軍戰力。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就點出,明年度國防預算核心支出大增一千六百多億元,增幅達百分之二十六,但賴政府卻未正視國防支出結構失衡比往年更加嚴重的情況。他表示,武器採購與作業維持支出最好能維持一比一,確保獲得的武器裝備能有合格人員及足夠保養經費,但以國防預算內容來看,失衡程度令人擔心。
曾是川普第一任國安會幕僚長的葛雷日前投書《外交家》,批評國民黨凍結國防預算,給外界一種不在意國家安全的訊號,更削弱美國支持台灣的傳統共識;曾是民主黨副總統國安顧問的高登也在《外交家》撰文,建議台灣從提高國防支出、增加對美投資與審慎處理獨立議題等三面向著手,可降低川普善變性格帶來的高風險。
事實上,國民黨相當重視國防,但是對於不合理編列的國防預算也必須善盡監督之責;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數度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人針對台海局勢交換意見,就從未質疑在野黨不重視國防。更進一步而言,國民黨期盼民進黨在強化防衛能力之餘,也能降低台海衝突。
谷立言近日再次分別拜會國防部長顧立雄與國民黨立委,探討美台在傳統與不對稱軍事嚇阻及社會韌性領域的進一步合作。若說美方有意在立法院審查國防預算之前表明態度,確屬情理之中;但要扭曲為美國施壓在野黨,卻言過其實。
很顯然,川普交易型手腕不僅顛覆美國傳統外交基調,也讓盟友深感不安。民進黨將普遍存在於各國的合理質疑扭曲成國民黨反美或親共,淡化自己維護台海和平的責任,忽略避戰才是捍衛國家主權的最高指導原則。如果兩岸能獲得「和平對話不啟戰」的默契,台灣必能減少國防支出,也能將經費用於更多福國利民的政策。賴政府應記取大罷免大失敗的教訓,多與在野黨溝通協商,不要把國安當成鬥爭在野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