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比起通膨,通縮對經濟傷害更大!市場動能熄火,恐推升失業率引發經濟危機

Smart智富月刊

發布於 05月22日01:00 •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更新時間:2025-05-21

當我們在談「通貨緊縮」這個詞時,很多人一開始的直覺反應可能會是:「物價下跌不是很好嗎?買東西更便宜,生活壓力也變小啊!」但其實事情沒有那麼單純。

通貨緊縮(以下簡稱「通縮」),指的是整體物價水準持續且全面性地下跌,背後通常代表著經濟活動疲弱、需求崩塌,並非一種良性的「便宜享受」。在經濟學上,適度的通膨(也就是物價慢慢上漲)才是健康經濟成長的表徵,而通縮則常常意味著整個經濟機器正在熄火。

造成通縮的原因不少,最常見的是整體需求下滑。比如說,消費者因為對未來景氣悲觀,不願意消費;企業因為訂單變少,減少生產,進而影響就業和薪資,讓大家的荷包更緊,需求也就惡性循環地愈來愈低。

還有一種情況是,即便技術進步導致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但如果消費需求跟不上生產速度,物價也可能因供過於求而下跌;此外,如果金融系統出現問題,像銀行放貸變得保守,市場上流通的資金量變少,也會導致貨幣供給緊縮,進一步引發通縮壓力。

民眾不願消費,經濟將陷入通縮而低迷

那通縮對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呢?簡單來說,通縮就像是經濟的一種「慢性病」,不痛不癢地讓整體活力逐漸消失。

首先是消費和投資會被延後。因為人們預期東西以後會更便宜,自然就不急著買東西,企業也因為看不到需求,不願意擴大投資或增加產能,結果市場交易量愈來愈小,錢愈來愈不流動,整體經濟成長速度就停滯了。

其次,企業收入減少,為了生存只能降低成本,裁員或減薪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選擇;而當失業率上升,消費力又進一步下降時,整體經濟就掉進了惡性循環的深淵。

更嚴重的是,通縮會讓債務問題惡化。因為物價下跌,錢變得更有價值,但借出去或借進來的債務金額並不會自動縮水,所以實質債務負擔反而加重了。

舉例來說,原本借了100萬元,如果物價跌10%,那這100萬元的實質購買力就更沉重了。對家庭、企業,甚至政府來說,通縮會讓償還債務的壓力大幅上升,債務違約風險也因此上升。

這種現象過去在日本就非常明顯,自1991年泡沫經濟崩盤以來,日本經歷了所謂的「失落的20年」,長期低通膨甚至輕微通縮的環境,讓日本經濟陷入停滯,平均GDP年增率不到1%,直到近年才些微回溫。

更棘手的是,當經濟陷入通縮,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往往因此失靈。正常來說,央行會透過降息刺激消費和投資,但在通縮環境下,即使利率已經很低,甚至接近零,消費者和企業仍可能因對未來悲觀而不願意借錢或花錢,這種情況叫做「流動性陷阱」,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有充足資金,經濟活動也無法被有效推動的原因。

避免通縮危機,政府須多管齊下穩信心

那麼,要怎麼解決通縮呢?一般來說,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

貨幣政策方面,最直接的就是推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也就是QE。像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Fed)就啟動了數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大量購買政府債券與資產、增加市場資金供給,試圖推升通膨預期和經濟活動。

同時,央行還會明確設定一個較高的通膨目標,比如2%,這樣可以讓市場對未來價格穩定上升有信心,不至於形成「物價只會愈來愈便宜」的悲觀預期。

但光靠貨幣政策不夠,政府的財政刺激也很關鍵。舉例來說,政府可以大力投入基礎建設計畫、創造就業機會,或是直接發放消費券、減稅等,讓民眾手上有更多可以花的錢。

這種做法能直接刺激需求,進一步拉抬整體經濟。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推動的「3支箭」政策,就是貨幣寬鬆、財政刺激與結構改革並行,目標就是徹底走出長期通縮泥沼。

除了短期政策刺激之外,從根本上來看,還需要推動結構性改革,比如放寬勞動市場限制、促進創新、提升生產力等,才能真正讓經濟具備自我成長的能力。這類改革成效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會顯現,但對於防止通縮惡化確實是不可或缺的。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全球歷史上大約有超過一半的經濟衰退案例,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通縮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口老化、技術進步加速,未來世界各國其實都潛藏著通縮壓力。

尤其是日本、歐洲部分國家,甚至連美國都在討論「低通膨陷阱」的可能性。因此,「對抗通縮」已經成為各國經濟政策制定者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

通縮不是單純的「物價變便宜」,而是一個讓經濟整體活力逐漸凋萎的危機。要避免落入這樣的陷阱,關鍵在於及早出手,用對的方法穩住市場信心,刺激內需,同時打造一個能夠長期健康成長的經濟環境。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還嚴重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看著一張張帳單,卻發現付不出錢…想邁向財務自由,第一步先學會做預算
美國聯準會陷入通膨、經濟趨緩雙面夾擊!是否加速降息?鮑爾:保持觀望

小檔案_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