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曹興誠領軍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敢過河拆橋?
此次大罷免行動,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成為罷團靈魂人物,他自2025年初出馬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開始,就以明確的「抗中保台」論述集結公民力量,短時間內整合了全台反對藍白聯盟的民間組織,並在春節過後積極投入罷免第二階段連署,一手成立「反共護台聯盟」。不僅提供財力與資源,更以強烈的政治態度號召行動,2025年4月在凱道的「拒絕統戰、守護台灣」大會上,以一句「要把不適任的立委送回家」獲得全場高呼支持。
曹興誠曾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推手,過去其實比較支持國民黨,他曾坦言,2008年時的總統選舉投給前總統馬英九,但是近幾年更因關注國家安全與兩岸情勢,逐漸轉向公共事務。2022年起,他大力倡議「抗中保台」,自掏腰包捐助國防訓練資源,並創立「反共護台志工聯盟」,逐步在民間累積政治動員力。從企業家到公民運動領袖,曹興誠形象鮮明,他以財力、媒體影響力和明確的政治立場,迅速成為罷免行動背後的核心策畫者與精神象徵。
領銜罷免徐巧芯 曹興誠動員能力不遜色於大政黨
身為罷免領銜人的曹興誠與藍委徐巧芯在電視公辦說明會激烈交鋒,曹興誠批評徐巧芯在立法院違反程序正義、強行通過爭議法案,並形容此次罷免是「青紅對決」,直指國民黨立委已變成「親中賣台、推動統戰法的鷹犬」;徐巧芯則當場回嗆,曹興誠是「政治渣男」。在另場罷免街頭說明會中,曹興誠再度點名徐巧芯,以「我是松信的納稅大戶,是你老闆,你麼可以每天罵我?憑什麼一個拿我們納稅錢薪水的人每天罵我們納稅人?」痛批徐巧芯的指責是刻意污衊。
曹興誠在罷免行動中展現超越傳統政黨的動員能力,主張「人民有責任把不適任立委送回家」,並透過全台志工網絡串連各地罷團,讓罷免從單一選區擴大成全國性浪潮。他的企業背景與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已退出)經歷,為罷團增添公信力,而各罷團在行動時,提出金錢等資源上的需求,只要合理,曹興誠會贊助跟支援,這也讓他在面對民進黨中央時能保持獨立姿態。
罷團築起政治影響力 曾被視為民進黨補選提名威脅
從2025年初開始,從北到南的罷團志工地毯式深入社區,挨家挨戶宣導、派送文宣,動員模式由網路延伸至現場倡議,形成動能。在過程中,也遭受反罷方的言論、肢體攻擊,以及國民黨執政縣市與立委的「查水表」壓力,像是「刪除薇害」的發言人阿美被迫露臉,讓雙方對決的態勢在過程中不斷提高,而全台各罷團愈戰愈勇。
隨著罷免行動進入第三階段後,曹興誠與罷團不再只是街頭動員,他們開始有系統地建構政治影響力,並逼得本想壁上觀的民進黨必須入陣。2025年6月5日,罷團召開記者會,首度公開由6位女性組成的發言人團,包括罷免徐欣瑩團隊余筱菁、板橋大刪元發言人Molly、台北刪除薇害陸戰隊長蔡卡羅、罷免江啟臣領銜人廖芝晏、台北刪除薇害發言人阿美與罷免馬文君團隊發言人戴綺儀。雖然這些人多次表態無意參選,但是相關人選仍被外界視為若藍委被罷免,大有角逐補選的可能。
賴清德有令「公民先行」 罷團勢力一度掌握話語權
補選提名確實一度成為罷團與民進黨競合的關鍵環節。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不斷強調「公民先行」原則,並下令黨內禁止談補選,也早就有傳聞表示補選人選會尊重罷團。當時,一黨內人士說,雖然這原則看似尊重公民社會,也確實等於罷團在補選布局上握有話語權,未來曹興誠是否會成為「曹派」,變成一股新興勢力?不過對於如此的推測,曹興誠已經數度否認,且隨著首波罷免失敗,補選已是空談。
在罷免角色吃重的曹興誠,一度傳出與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意見不一,直接在開會時離席,最後驚動黨內高層安撫,後來他才發臉書打圓場。另一方面,他也公開表示對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有意見,認為應該更聚焦抗中保台論述,同時也說不要求賴親自為罷免站台,但至少要「加入論述」等。在最後階段,2025年6月底,罷團更宣告展開全台16天「護國大遶境」,從花蓮起駕,最後回到立法院前催票。
過河拆橋還是接納新勢力 民進黨與罷團面臨競合
罷團以空陸合一、跨區串聯的行動,想證明他們不只是一次性的街頭運動,而是逐步進入政治結構化的長期戰略,但首波罷免沒大成功而是大失敗,未來要如何保住話語權?身為黨主席的賴清德,罷免過程中保持著給罷團一定的話語權和尊重性的態度,不過,若讓他們介入民進黨之後的選舉提名,民進黨內各派系能否接受?屆時的人選又要如何競合?(推薦閱讀)獨家》調查局「先生」令!國安戰將掌台北市調處 內定副局長的他不敢應酬
最主要是,罷團雖然首戰失敗,但也不是吃素的,這次罷免行動,曹興誠從企業家走向政治運動,以強大的財力、明確的政治立場與高度的媒體操作力,迅速建構出罷團的組織與品牌。這麼一來,在接下來的政治局勢中,民進黨是過河拆橋還是容納新勢力,是新的課題。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