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倫博士訪靜思精舍 交流佛法真實義
今年4月21日,適逢慈濟59周年,歷史上的這一天,約四百人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印度、緬甸和泰國的出家人,還有村民,一同參與靈鷲山上舉辦的浴佛典禮,當時,有一位阿倫博士也其中,他精通六國語言,家住鹿野苑附近,任教於瓦拉那西印度教大學,研究巴利文和佛教,多年來追尋佛陀足跡,收穫滿滿。
日前,他受邀來到花蓮靜思精舍,與上百位法師和志工,分享研究心得。
印度教大學巴利與佛學系主任 阿倫.庫馬爾:「讓我驚訝的是,佛陀當時長距離跋涉,而且是在約2600年前,沒有使用任何交通工具,他徒步走過這些地方。」
更參與了今年五月,慈濟在印度靈鷲山舉辦的浴佛典禮。
印度教大學巴利與佛學系主任 阿倫.庫馬爾:「我真的非常有福報,能到這麼多地方,而且我也非常感興趣,。」
「有的時期,很多好人一起出生,(佛陀)4大弟子,80大弟子,所有的人出生的地方,就是這個地方,所以我從這個地方來。」
聽似幽默,卻是身為佛陀故鄉子民,最大的榮耀,還兼具重要使命。
印度教大學巴利與佛學系主任 阿倫·庫馬爾:「我想要介紹給所有佛教徒,讓他們真正了解,佛陀要傳達的知識,也跟著我的研究腳步,透過這樣,我也逐步實踐和領悟,佛陀真正的教法。」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海外室專員 劉思寬:「那阿倫博士,接下來也會,接續進行翻譯這個無量義經講述。」
首度踏進花蓮靜思精舍,分享研究和實踐佛法的心得,更精準還原真實的成道之路。
靜思精舍 德勷法師:「所以上人常告訴我們,現在的人文真善美很重要,不是只有以前的如是我聞,只有講一個點而已,或是什麼時間,所以我們要把現在所做的,所有歷史都要寫得非常非常地清楚。」
「慈濟的足跡已經跨越五大洲,這是尼泊爾 (沒錯),然後這裡跟花蓮同一直線。」
印度教大學巴利與佛學系主任 阿倫·庫馬爾:「包括很多的慈善援助,全部都源自於慈悲,正是佛陀原始的教法,我都在這裡見證到了,所以我可以說,證嚴法師實踐,也圓滿了這條真實路。」
慈濟四大志業巡禮,讓他踏實感受,佛陀教法,真實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