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最靠近!美國分析「新颱風高機率生成」 雨彈甩到台灣
中央氣象署表示,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90W),有機會發展成為熱帶性低氣壓,並逐漸往向西往南海移動,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台灣的天氣,但是外圍水氣會造成台東、恆春半島一帶產生降雨的情況。氣象專家林得恩引用美國數據分析,熱帶擾動(90W)成颱機率大。
中央氣象署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1521日凌晨5點,位於台北東北方1010公里處以每小時8公里速度,向東進行,預測22日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32度,東經130.1度,也就是台北東北方1140公里之處,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
中央氣象署指出,22日(週五)前太平洋高壓增強,環境水氣減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週六起南方低壓較為活躍水氣再增加。
天氣風險公司分析,23日(週六)、24日(週日)2天台灣附近的環境風場維持東南到偏東風環境,因90W移動至南海並逐漸發展且有增強為颱風機會,不過不直接影響台灣,但將間接導致南方移入的水氣增多,在迎風面的台東及恆春半島將轉為多雲局部有短暫陣雨天氣,週末前往東南部則要留意天氣變化可能。
天氣風險公司指出,下週太平洋高壓勢力有稍減弱,但環境大致維持偏東風,迎風面東北角至恆春半島水氣偏多,大致為多雲有零星短暫雨天氣,局部偶有陽光露臉機會,其餘各地為晴或多雲時晴天氣,午後受熱力作用,山區及西半部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大台北地區受東風沉降作用較不易有午後雷雨發生,降雨會集中於山區,平地中午時段持續有36度左右高溫機會。
氣象專家林得恩引用美國NCEP數值模式指出,熱帶擾動(90W)將於22日在菲律賓東方外海生成,23日中心最靠近臺灣,進入南海後,成颱機會大,隨後再往海南島繼續前進。
林得恩表示,歐洲ECMWF數值模式認為這個熱帶擾動,強度最多只會發展到熱帶性低氣壓;歐洲EC-AIFS數值模式則認為熱帶擾動將提早在8/21生成,8/22中心最靠近臺灣,當擾動走到南海時,會再增強為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