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物吃5天 大腦就變鈍、影響情緒 戒斷症狀:悲傷、易怒、疲倦
垃圾食物不僅影響身體健康,更會改變大腦運作模式,影響情緒和滿足感。根據國際期刊「自然代謝」的研究顯示,僅僅5天的高熱量飲食就能明顯增加肝臟脂肪,並影響大腦中負責情緒和獎勵的區域。新光醫院營養師張郁涔指出,許多人因便利而選擇麵包當早餐,但菠蘿、奶酥等口感酥脆或夾餡的麵包,油脂含量高,熱量相對較高。專家建議民眾應選擇更健康的食物,如地瓜搭配無糖豆漿,以獲取更多纖維和營養價值。
張郁涔表示,辦公室常備的餅乾、點心和麵包等烘焙食品,基本上都添加了高油高糖成分。越酥或越蓬鬆的食物,其油脂和糖含量就越高。早餐店的抓餅或三明治中的美乃滋等抹醬,都是「熱量炸彈」。她建議早餐可選擇地瓜搭配無糖豆漿,因為纖維量越多越容易有飽足感,營養價值也較高。此外,鳳梨酥、餅乾等點心雖看似份量不大,但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吃過量,導致熱量超標。
而一項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代謝」的研究,讓29名身體質量指數介於19到25的健康年輕男性進行5天高熱量飲食實驗。實驗組受試者每天額外攝取1500大卡高脂肪、高碳水的超加工零食。結果顯示,短短5天內,這些人不只肝臟脂肪明顯增加,更影響大腦中負責情緒和獎勵的區域,導致吃東西的滿足感下降,對失敗等負面結果變得更在意、更容易受影響。研究還發現,恢復正常飲食1週後,大腦對胰島素敏感性仍未完全恢復,顯示垃圾食物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快速,幾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模式,而研究的受試者在減少高度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會出現戒斷症狀,像是悲傷、易怒、疲倦與強烈的渴望。
新光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科主治醫師朱建宇解釋,吃甜食和高熱量食物會使大腦產生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和滿足。這些情緒會讓人在下次碰到類似食物時,產生想要再次攝取的衝動,導致成癮狀況。朱建宇提醒,想要減重或改變飲食習慣的人,若突然從垃圾食物愛好者轉為健康飲食,可能會出現情緒憂鬱、低落或暴躁等戒斷症狀。他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例如將每天喝飲料改為兩三天喝一次,再改為每週一次,最後完全戒掉。
張郁涔建議,可以吃一些糖份不容易超標的水果,如酸性的檸檬、小番茄、蘋果或芭樂等。她表示一次吃20顆小番茄都不容易超標。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警告,高熱量垃圾食物吃多了,不只會變胖,還會導致三高慢性病,進而引發中風、心肌梗塞或周邊動脈硬化等可能致命或造成失能的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風險。專家們強調,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份的攝取,吃得巧是重點,別讓吃垃圾食物成為習慣,以免危害身體健康和情緒。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