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師傅找嘸學徒!「暑假求兒幫忙」 5萬月薪仍招無新血
水電修繕產業面臨嚴重人才斷層,許多資深師傅退休後,年輕世代對傳統技術工作興趣降低,導致技術工人短缺。一位從業30多年的水電師傅黃先生,因找不到學徒,只好趁兒子放暑假時請他來幫忙。雖然營建施作行業平均薪資可達5萬元,高於整體就業市場的4萬元中位數,但年輕人追求的不僅是薪資,還包括工作彈性、社會地位與成就感,使得技術性工作招募困難。專家建議透過提供穩定案源、改善工作環境及提升專業形象來吸引新血。
黃先生是一位有30多年經驗的水電師傅,他當初是在當兵時學習了技術,退伍後跟著同梯入行至今。然而,現在他面臨找不到學徒的困境。黃先生表示,因為沒有人願意學習這門技術,加上老師傅紛紛退休,許多年輕人又不願意在週末工作,導致民眾週六日找不到維修人員。無奈之下,他只好請正在放暑假的兒子來幫忙打工。
水電維修工作常常需要兩人合作才能安全完成,黃先生解釋,修理水塔這類工作一個人很危險,因為水塔旁邊都有電器設備,如果一個人上去沒有下來就可能出事,所以幾乎都需要找人陪伴。黃先生的兒子表示,他第一次幫忙是在高三考完學測的寒假,主要工作是幫忙遞東西、搬東西、拆螺絲和鎖螺絲等簡單任務。雖然他對這行有一點興趣,但也坦言水電工作需要適應各種環境,有時地方很髒,還要面對不同氣候的挑戰,這些都是他一開始不習慣的地方。
水電工作講求實作而非紙上談兵,要培養一位能獨當一面的師傅至少需要3到4年,但許多學徒往往半途而廢。從求供比來看,一般工作是兩份工作等著一個人,但營建規劃有五份工作可選,營建施作則高達8.2份工作,顯示出技術工人的嚴重短缺。
室內設計公司總監吳宜哲認為,吸引人才的關鍵在於提供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讓工班不必四處找案子,並且以現金支付,讓他們能直接拿到錢,這是最實在的做法。人力銀行獵才總經理資深特助李明倫則建議,企業應設計更友善的彈性工作制度、改善工作環境,並參考國外將技術工人視為專業匠人的概念。李明倫強調,現在的求職者不僅看重薪資,更重視工作背後的價值,如社會地位和成就感。他舉例說,台灣的101大樓曾是全球最高建築,如何強化這類工作的社會價值,是企業可以著力的方向。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