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琢磨一門藝 點亮臺灣工藝之光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為推動民眾對傳統工藝的認識與參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中山堂舉辦「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邀集6位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齊聚一堂,展出橫跨印鈕雕刻、斲琴技藝、繩結工藝、糊紙紮作與漆線佛飾等工藝作品及器具,期透過深入淺出介紹與展品,以及藝師人生故事和創作歷程,引領民眾看見跨越時代、照亮生活的傳統工藝之光。
以光為題 6藝師齊聚各展匠心
展覽即日起至31日於中山堂第一、二展覽室展出,參展的6位藝師分別為民國98年登錄為「印鈕」保存者的廖德良藝師、102年登錄為「漆線」保存者的顏金益藝師、108年登錄為「糊紙」保存者的張秋山與李清榮藝師、110年登錄為「繩結」保存者的陳夏生藝師、112年登錄為「斲琴」保存者的林立正藝師,藝師們將工藝融入生命,實踐「用一生,琢磨一事」的精神,展現藝師對技藝的執著和藝術的追求。
「文化裡的點燈人」特展以「光」為主題意象,呈現藝師一生奉獻所點亮的文化火炬,並以「記憶之光」「技藝之光」兩大面向為主軸,勾勒出傳統工藝的歷史深度與當代表現,民眾可透過詳細文字介紹與豐富展品,認識6項工藝的基本內涵,並搭配藝師的創作歷程和精選的作品,建立起對於傳統工藝更加立體且廣泛的認知。
創新守成 傳統工藝多重面貌
展場中,一盞盞燈罩上呈現藝師們的人生故事,他們正是點亮傳統工藝文化的光,用創新或守成,以各自步伐照亮技藝之路;無論是喜慶醮壇或喪儀用的紙藝、匠心獨具的繩結、兼具視覺與觸感雕法的印鈕等多元精巧作品,反映了臺灣社會的民間習俗和宗教信仰、先民的生活智慧及審美,描繪著臺灣傳統工藝的多重面貌,歡迎民眾前往觀展,一同與工藝相遇、與文化同行。
此外,展覽同步推出6場免費互動式體驗工作坊,藝師從「聽」、「看」、「做」等不同層面,深入淺出地引導參與者,認識傳統技藝的歷史脈絡與生活意義。工作坊內容涵蓋印鈕答客問、繩結飾物編製、水燈頭紮作、漆線飾品創作、紙馬糊製、斲琴講座和古琴欣賞等主題,以藝師進行技藝介紹和現場示範,並讓民眾透過親身實作,深入了解傳統工藝背後的文化脈絡與技藝心法,活動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備,期引領不同世代和背景的民眾,在動手參與的過程中,激發對傳統工藝的好奇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