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翁重訓爬山 獨居30年仍精神奕奕!他曝「這習慣」免疫力強健無慢性病
獨居長者謝敏雄以82歲高齡展現活躍生活,每日堅持運動、重訓強化肌肉,並熱衷爬山及種花植物。他獨居三十餘年,生活多采多姿,與遠嫁國外的女兒保持密切聯繫。謝敏雄歸功於規律生活和良好飲食習慣,使他至今無慢性病困擾。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獨居長者人數激增,內政部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獨居比例達23.3%,估計超過97萬人,使獨居長者議題日益受到關注。
謝敏雄每天進行重量訓練,獨自一人生活卻能保持積極態度。他分享獨居的自由感受:「當一個人很自由啊,要出去也不用跟別人講,要回去也不用打招呼,晚上要睡多久、早上要睡多久,都OK,很自由的啦。」他特別強調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很少在外用餐,多半自己下廚。台灣衛福部將65歲以上獨自居住、子女不住同縣市、夫妻同住均滿65歲或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者,皆列為獨居長者。
老人長照中心主任顧致德表示,獨居對長者心情會有所影響,應盡可能在能力範圍內提供紓解方法。專家指出,長者獨居時心情變化較大,身體因素是關鍵。多運動對長者有諸多助益,包括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症和骨質疏鬆症、降低跌倒風險及改善睡眠品質。專家建議從輕量運動開始,依據長者身體狀況選擇不劇烈但有益健康的活動。
心理醫師楊聰財強調獨居長者自理生活的好處:「在生理方面,他就必須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自己就必須要有適當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要活就要動,就可以減少骨質酥鬆,增加自己的活動時間,然後讓自己身心狀況比較有活力,血液循環比較好。」他進一步解釋,獨處時間也有助於冥想、禪念和正念練習。
適當運動不僅能幫助長者放鬆身心,還能釋放情緒,一舉兩得。楊聰財建議長者培養多方面興趣,保持正面思考,有助身心發展。他同時呼籲政府更加關注獨居長者的居住安全和生活照護問題,建立更全面的社會安全網。
楊聰財補充說明社會層面的重要性:「社會方面我們人常常要強調,要有老友,要有老伴,這時候都獨居的話,其實沒有做適當的處理,其實會不容易好。」要達到長壽健康,獨居長者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能睡、能吃、能動、能笑,維持健康活力,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讓運動也跟著一起到老。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