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從夜市到國際 街口年輕團隊重塑金融新樣貌

火報

更新於 10月27日05:11 • 發布於 10月27日00:29

身為台灣本土最具代表性的電子支付品牌之一,街口支付不僅改寫了消費者的交易習慣,也在金融科技版圖中留下突破軌跡。創辦街口支付之初,胡亦嘉堅持台灣必須擁有自己的支付產品,不能永遠依賴國際信用卡系統,尤其在最基礎的日常交易中,更應有屬於本地的技術與文化。於是,2015 年他選擇投入最艱難的領域-金融科技,從零開始打造街口支付,親自走入夜市、商圈,一家家說服店家使用App收款,用行動證明支付並非金融專利,而是生活習慣的革新。

早期團隊規模不大,許多工作他都親力親為,從簡報、營運、推廣到與銀行談合作,都由他一手掌握。當時招募的成員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並非具備傳統金融履歷,但在多個產品迭代與商圈專案中,他逐漸發現這些年輕人不只是執行者,更有能力提出創意策略並真正落地。於是,街口的組織逐漸轉向扁平與開放,他開始讓年輕同事主導行銷、產品甚至合作談判,因為他相信:「創新不會從流程長出來,只會在想法撞擊中誕生。」

然而,街口支付的挑戰從不只來自市場,也來自制度。當政府首次推動電子支付牌照時,法規仍在起步,連主管機關也在摸索。胡亦嘉並非被動等待規則,而是主動參與規則制定,多次提供專業意見,參與業界公會與主管單位的討論,協助界定支付流程、信託機制與金流管理。對他而言,若規則無法支持創新,那就必須去打造一個能支持未來的制度。

在國內逐步站穩後,他將視野推向國際。街口並非只是台灣內需產品,而是具備跨境潛力的支付系統。看到台灣旅客在海外支付需承受高額信用卡手續費與匯率損耗,他開始推動前往日本、東南亞拓點,希望以銀行帳戶直連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他深受無現金社會趨勢啟發,但並非模仿支付寶,而是尋求打造一個屬於台灣的亞洲支付接口。

隨組織成長,他逐漸從日常營運後退,讓年輕團隊掌握節奏。這不是退場,而是角色轉變,從掌舵者,轉為開路者。他常說,企業可以由制度經營,但創業必須由信念開啟。年輕成員懂數據、懂市場敏感度,也更懂如何在競爭中維持產品速度。他給予方向,不給命令;保留底線,不設天花板。

他認為:「創業不是接管權力,而是創造場域。」街口支付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一個讓年輕人得以施展、挑戰金融舊有規則的平台。街口不只是支付公司,是軟體人的舞台;對胡亦嘉而言,真正的成功不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看著更多人走上舞台,讓創新持續推動。

回望街口支付的歷程,這不只是台灣行動支付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世代、制度與產品信仰的戰役。胡亦嘉用實踐證明,一個本土品牌也能在金融領域開疆闢土,新創不必只是追隨者,也可以是定義者。他開啟一條道路,讓更多年輕世代,繼續奔向可能的未來。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學生回憶沒了…曾是潮流地標!「小西門町」淪死城 滿街「出租空店」在地人曝原因

鏡週刊
02

鳳凰將升級中颱 氣象署估10日發布海警

中央通訊社
03

鏡片這樣洗最安全 延長眼鏡壽命!眼鏡行老闆教「正確洗法」

TVBS
04

營養午餐出現「泡麵蒸蛋」學生傻眼 校方回應了:滿意度九成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恐「穿越台灣」!氣象署最快下週二發陸警 豪雨從北炸到南

三立新聞網
06

普發萬元刺激估買氣增2成以上 業者坦言:3原因「出國比較便宜」

聯合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