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島嶼淨行 洗滌心情 打造馬祖深度徒步慢旅新篇章 全面展開

大媒體

更新於 08月28日20:03 • 發布於 08月29日02:35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鑑於全球永續旅遊浪潮興起,為推廣馬祖獨特的戰地風光、閩東文化與豐富生態,同時響應「向海致敬」理念,交通部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7日於觀光署旅服中心舉辦「島嶼淨行-馬祖徒步慢旅發佈會」,計有交通部觀光署方正光主任秘書、連江縣交通旅遊局陳如嵐局長、北竿鄉吳金平鄉長、東引鄉林德建鄉長、莒光鄉陳樂禮鄉長、馬祖觀光圈楊曜誌盟主、華信航空吳友仁協理、立榮航空營業部吳怡芬經理、及旅行社業者代表等貴賓出席。正式宣告一系列深度徒步體驗活動啟動,邀請國人放慢腳步,以「淨行」理念深入探索馬祖之美,共同實踐責任旅遊,打造馬祖成為國內徒步旅遊勝地。

▲觀光署主任秘書方正光致詞時肯定慢旅活動的意義與必要性。(記者 辛澎祥/攝)

觀光署方正光主任秘書表示,馬祖列島以其鬼斧神工的戰地史蹟、古樸迷人的閩東石屋聚落,以及壯麗的海蝕地形與珍貴的燕鷗生態,吸引無數遊客造訪。過去,多數遊客以快速打卡式觀光為主,為引導民眾更深入感受馬祖的多元風貌,並響應環境永續發展,馬管處特別規劃本次「島嶼淨行」主題活動,強調「徒步」不僅是單純的移動,更是一種與土地、文化深度連結的方式。

▲觀光署馬祖風管處處長洪志光(中)說明島嶼淨行活動的內容與呈現的方式,備受期待。(記者 辛澎祥/攝)

馬管處洪志光處長說明近年來海內外掀起徒步朝聖浪潮,包括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日本熊野古道徒步之旅,都成為國人競相參與的旅遊新興活動。馬祖為全台灣唯一沒有紅綠燈的縣市,各島有著完善步行系統,更有獨特閩東建築、億萬年花崗岩曲折海岸地景、四季分明的繽紛花季。

▲以馬祖具數十年歷史的鑼鼓演出節目,令人大開眼界。(記者 辛澎祥/攝)

透過深度探索馬祖之美,本次「島嶼淨行-馬祖徒步慢旅」系列活動,規劃多條兼具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徒步路線,例如:南竿宗教祈福之旅、莒光戰地文化之旅、北竿自然生態之旅、東引地質景觀之旅,旨在讓遊客透過雙腳,走進馬祖的歷史現場,聆聽老建築的故事,並體驗島嶼獨有的生態魅力。活動設計將融入環境教育元素,倡導維持馬祖景區遊憩環境珍惜,引導遊客在享受旅程的同時,實踐綠色環保行為,此次馬管處結合國內知名La new集團旗下Lamigo等各大旅行社推行馬祖徒步慢旅五日遊行程。

▲觀光旅遊界領導人共聚一堂,為馬祖的島嶼淨行慢旅活動宣傳造勢,場面熱烈。(記者 辛澎祥/攝)

為配合這次的徒步旅遊,La new關係企業那米哥旅行社預計組團四梯,首梯將在9/11成行,由La new劉保佑董事長親自帶領,以徒步方式跳島來探索馬祖自然文化風光,後續歡迎喜愛大自然的朋友洽詢各旅行社報名網站。首波活動將於114年9月17日邀請《Go Go Taiwan》主持人Windy段慧琳攜手在地導遊船老大-鄭智新,帶領旅人徒步走訪莒光之美,呈現馬祖徒步旅遊獨特魅力。本次活動開放旅客一同參與首場「名人帶路」,另預定10月20日將邀請國內知名旅行作家:人稱「行走的百科全書」-謝哲青老師探索北竿螺山自然生態之旅。

▲即將展開與成行的馬祖慢旅活動,格外引起國內外民眾的注意。(記者 辛澎祥/攝)

馬管處後續將舉辦「島嶼淨行-馬祖徒步慢旅」集章活動,旅客實地以徒步旅遊型態走訪馬祖各島,即可於旅途中集章兌換神秘好禮,無論是個人獨旅亦或是一群人相約同行,都是很好的選擇,示範活動報名詳情請關注馬管處FB官方粉絲團-馬祖愛趴GO。

主辦單位邀請所有熱愛自然、嚮往深度文化體驗的朋友們,一同加入「島嶼淨行」的行列,放慢腳步、用心聆聽自己與馬祖的對話,透過徒步慢遊,讓遊客更能細膩地品味馬祖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其獨特的歷史脈絡與自然氣息,深度探索馬祖之美。

相關連結:馬祖海洋觀光精彩開跑 用海上視角重新認識馬祖 從山海相連美景中提昇心靈視覺之美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樺加沙颱風釀災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樺加沙攜豪雨釀災!今全台停班課資訊一次看

EBC 東森新聞
02

彩券行傳奇!埔里「鑫來旺」締造全台唯一「四彩大滿貫」紀錄

聯合新聞網
03

花蓮堰塞湖17死!衛福部明啟動公益募款「4管道一次看」四大超商都可捐

三立新聞網
04

行動電源別亂丟!4大NG習慣恐釀火災,養成「充飽即拔」好習慣!

媽媽寶寶
05

堰塞湖危機未除 解除「紅色警戒」3條件曝光

EBC 東森新聞
06

林保署空拍馬太鞍溪堰塞湖 壩頂下切80公尺、面積縮小超過2分之一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