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電視台前高層肝癌逝!從發現到癌逝僅2個月!醫揭肝癌4大元兇
亞洲電視台前高層盛品儒今年六月發現罹患肝癌,未料病情急轉直下,在短短兩個月後,於8月18日不幸離世,享年48歲。其妻名媛蔡一鳳證實,丈夫是在家人懷抱中安詳離世,震驚各界。
盛品儒今年6月傳出罹患肝癌,5月他還出席名媛妻蔡一鳳舉辦的活動,完全看不出異樣,未料短期內病情急轉直下,入住ICU對抗病魔。太太蔡一鳳透露,一對6歲龍鳳胎子女探病時見到爸爸都傷心流淚。可惜回天乏術,蔡一鳳公布盛品儒死訊,指丈夫是帶笑離世,沒有痛苦,安詳而去。
為何肝癌的病程進展如此迅速?從發現到離世僅有短短2個月,醫師對此提出解釋,並點出肝癌防治的真正關鍵。
為何一發現就是晚期?肝癌的沉默警訊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指出,這麼年輕且第一次確診就是肝癌晚期,在現在的台灣比較少見了,因為台灣過去B型肝炎帶原者很多,許多帶原者在工作職涯中經常會抽血驗出有B肝帶原,所以患者多少都知道自己是肝癌高危險群。
而有些人雖然知道自己有病毒性肝炎帶原,疏於定期檢查,才會導致後來發病時已經肝癌。李思錦說,肝癌之所以常常一發現就是晚期,最大的原因在於它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身體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時,通常腫瘤已經長得非常大,進而影響到肝臟的正常功能,這也代表著病情已進入晚期階段。
李思錦說,但是許多患者都是因為身體不適才前往就醫,但這也代表肝癌腫瘤已經大到一定程度。如果平時沒有定期篩檢的習慣,就非常容易錯過寶貴的黃金治療期,讓這個沉默的殺手有機會在體內肆虐。
誰是高危險群?醫師點名4大族群應定期篩檢
在台灣,肝癌的高危險群主要有4類族群,分別是: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以及有大量飲酒習慣的人。除此之外,近年來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現在也被認為是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不容忽視。
李思錦醫師強烈建議,這些高危險群,應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和抽血檢驗「胎兒蛋白(AFP)」,慢性肝炎患者則應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透過這樣定期的追蹤,才能有機會在腫瘤細胞仍是早期病灶時就發現,並及早介入治療。
晚期肝癌存活率低?治療選擇與關鍵指標
一旦肝癌進展到晚期,患者的存活期確實不樂觀。治療的關鍵在於患者的肝功能,因為藥物都需要肝臟來代謝。若癌症患者身體還能承受,就有機會接受如肝動脈血管栓塞(TACE)、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等方式來延長生命。
然而,許多晚期患者可能因為黃疸指數過高,或是肝功能太差(如Child-Pugh肝硬化功能分級評估,被評為B級或C級),身體狀況已經無法承受積極的抗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存活的時間就會大幅縮短。
台灣肝癌趨勢轉變!B、C肝炎不再是唯一元兇
李思錦醫師表示,值得慶幸的是,近十年來台灣的肝癌死亡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這主要歸功於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有效控制與治療。特別是C肝,現在已有口服藥物可以治癒;而B肝雖無法根治,但也能透過藥物有效控制病毒。
隨著B、C肝炎患者比例下降,其他危險因子變得更加不容忽視。李思錦醫師說明,例如長期飲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炎」、嚴重的脂肪肝導致肝功能下降,甚至是飲食中可能接觸到的黃麴毒素,尤其台灣人愛吃花生,如花生保存不當,都可能是導致肝癌的新元兇。
新療法帶來曙光!晚期肝癌壽命有望延長
對於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新一代的免疫療法已為治療帶來一道曙光。李思錦醫師表示,過去晚期患者的平均存活期通常不到一年,但現在透過免疫合併療法,已有機會將存活期延長至接近兩年。
而且近年肝癌治療藥物有新進展,只要患者能延長生命,就有機會等到新藥,未來有機會讓生命更延長。
李思錦醫師最後強調,雖然並非每個患者都適用新療法,但醫療的進步確實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最重要的還是回歸到「預防」與「篩檢」,了解自身是否為高危險群,並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才是遠離肝癌威脅的根本之道。
◎ 圖片來源/翻攝自盛品儒IG.蔡一鳳小紅書
◎ 諮詢專家/李思錦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