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美邦壽傳出售 金管會澄清未接獲函報、駁斥高層懇談說法
三商美邦人壽資本適足率長年未達法定標準,近期傳出有意出售,並採邀請制尋求買主,外界關注公司是否有向金管會保險局報告,對此,官員表示,保險公司是否出售股權主要因其商業考量,目前為止尚未接獲三商美邦人壽函報出售案,不便評論,此外,針對媒體報導金管會高層與三商壽大股東懇談後才有出售意願,保險局也嚴正澄清「沒有這件事情」。
三商美邦人壽 2024 年底資本適足率僅為 136.3%,未達保險法規定的 150% 門檻,屬「資本顯著不足」等級。保險局 7 月祭出二大裁處,包括不得新增不動產投資、調降董事長年度薪酬 3 成,並要求公司限期一個月內提報新改善計畫。
隨著一個月期限將至,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尚未收到三商美邦函報改善計畫內容。
針對資本強化計畫,蔡火炎說明,會跟往例審查方向一致,首先會看可執行性、是否可能達成目標,來審視計畫合理性。有問題的話會再跟公司溝通。
媒體問及,明年元旦起接軌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 ICS,若是三商壽今年 9 月底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仍無法達標,金管會是否依舊願意給予 15 年的過渡措施?對此,蔡火炎並未正面回應,僅強調「6 月底 RBC 沒有達到 200%,會再給予一次補考機會」。
媒體推估接軌後,若要維持 ICS 至少 100% 的法定下限要求,三商壽 2040 年之前的自有資本缺口,保守估計超過 1000 億元。公司昨天對外澄清,該數字為媒體自行推估,且與本公司適用接軌過渡機制及持續執行之自主管理計畫有顯著差異;公司於今年 4 月底最近一次試算結果並無接軌缺口,並重申各項監理指標依規管理,營運與理賠服務正常,保戶權益無虞。
三商壽表示,為因應二制度接軌,主力商品 (如 FYP 佔比高之投資型商品) 已朝向具有稳定費差益收入 (可挹注到自有資本) 的投資型商品,相較傳統型儲蓄型商品,其風險資本要求低且能符合保户的投資需求。另外,公司健康險新商品更著重保障型及定期型方向發展,其商品利潤率 (如 CSM) 皆較傳統型壽險來得高,並且長年期健康險大多有再保,其風險控管得宜。
更多鉅亨報導
•3家純網銀存放款成長、累虧卻擴大 金管會:仍需時間發揮規模經濟
•醫療險保費恐漲 金管會:調整依據將更明確 尚無上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