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外幣保單FYP占比略升仍處低檔 2原因推升台幣保單買氣
金管會今 (26) 日公布最新統計,壽險業 2025 年上半年外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約 2006.11 億元、年增 35%,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 39.63%,較去年同期的 39.58% 略升,保險局官員坦言,今年與去年銷售狀況差異不大,占比仍屬相對低點,主要原因與壽險公司銷售策略有關,使得台幣保單買氣較熱,加上新台幣強升影響外幣保單買氣。
根據統計,今年前 6 月外幣保單銷售仍以傳統型商品為主力,占比略升至 86%,新契約保費收入達 1730.84 億元、年增 36%;投資型保險約為 275.27 億元、年增 30%,占比約 14%。
回顧 2019-2024 年同期間的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比率,依序為 40.51%、52.25%、56.52%、58.87%、40.48%。
外界關注,如何解讀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比率較去年同期回升,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今年上半年占比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實差距不大,雖略回升,但仍屬相對低點,主要因近年新台幣保單銷售狀況較佳。
他進一步解釋,這與壽險公司主要銷售策略有關,新台幣商品較為多元,業務員銷售月會有獎勵,此外,新台幣 4、5 月強力升值也導致外幣保單銷售狀況較差。
從幣別來區分,美元保單仍為市場主流,其中傳統型保險前 6 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 54.12 億美元 (占比約 87%)、投資型保險約 7.99 億美元 (占比約 13%),合計為 62.11 億美元。
澳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約 1.63 億澳元,其中傳統型保險約 0.94 億澳元 (占比約 58%),投資型保險約 0.69 億澳元 (占比約 42%)。
人民幣保險商品新契約保費收入約 0.84 億人民幣,其中投資型保險約 0.62 億人民幣 (占比約 74%),傳統型保險約 0.22 億人民幣 (占比約 26%)。
觀察壽險公司銷售外幣保險商品狀況,投資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依序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台新人壽;傳統型新契約保費收入前三名依序為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與美元保單銷售前三強排名一致。
金管會表示,外幣保險商品之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皆為外幣,受益人未來領取保險金時有可能因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導致結購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同時亦應審慎評估保單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匯率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未來是否確有外幣需求等因素納入通盤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