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半年賣破2000億元寫3年高 全年挑戰4000億元有望?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上半年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006億元寫近三年同期新高,年增率擴大至35%。外幣保單占整體新契約比重39.63%,較去年同期小幅回升,顯示壽險業美元利變保單的高宣告利率,市況轉佳下,外幣保單逐步與台幣保單銷量形成抗衡。
展望後市,市場聚焦美國9月降息走向。一旦降息,是否會讓資金轉向外幣保單?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外幣保單買氣取決於三大因素,壽險業銷售策略、市場利率與匯率走勢,及市場預期。
就過往經驗顯示,銷售策略對保費收入影響最大,業者的行銷與產品設計往往決定保單熱度。
壽險業主管觀察,上半年外幣保單動能已顯著回溫,尤以傳統型(如美元利變壽險)最熱銷。
一般而言,降息有助推升外幣傳統保單買氣,因利變型商品的宣告利率計算基準落後市場利率變動,使得短期內利率吸引力仍在。
目前市場上美元利變壽險保單宣告利率約4.25%,鎖定過去一年海外債息率,即便降息,宣告利率仍會延後調整,進一步吸引資金湧入。但市場擔心,美國川普政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仍須觀察下半年買氣能否延續。
若外幣保單延續上半年動能,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有望重返4,000億元大關,寫近三年新高。
進一步拆解數據,上半年外幣保單(含美元、澳幣、人民幣)新契約保費年增35%。其中傳統型年增36%,投資型年增30%,顯示傳統型已反超投資型,成為推升主力。
美元保單依然是市場主角,占比超過八成。蔡火炎指出,上半年美元傳統型保單銷售量大增,6月單月銷售14.58億美元,較前月成長近九成,同時改寫三年半新高,累計上半年銷售54.12億美元,年增38%。主因是壽險業積極推美元利變型與分紅保單,帶動買氣回升。
美元投資型保單亦轉趨熱絡,6月銷售1.71億美元寫今年新高,月增86%,上半年賣了7.99億美元,年增43%。蔡火炎說,這與部分壽險業透過銀行通路推出新商品,加上全球經濟展望改善、金融市場信心回升有關。
其他幣別則呈現不同走勢。澳幣保單展現「投資型衰退、傳統型成長」的兩樣情:投資型因美國貿易政策與地緣政治緊張遭壓抑;傳統型則受惠澳洲央行降息、宣告利率較高,反而吸引買氣。
人民幣保單則全面回升,投資型因大陸救市措施改善市場氛圍,傳統型則靠壽險業與銀行積極合作銷售,雙雙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