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資金錯配怎麼解?大型壽險公司多管齊下拚轉骨
壽險資金錯配問題怎麼解,成為壽險業重要課題。近年來壽險業卯足全力調整資產負債的期間與幣別、降低錯配,多數壽險公司除了著重外幣保單銷售外,也同步增加國內公建等投資,多管齊下改善體質。
外電曾指出,台灣壽險業持有高達4,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8兆元)的貨幣錯配,猶如不定時炸彈,隨著新台幣升值而有引爆的可能;新台幣匯率第二季強升,壽險公司爆出苦吞匯損,彰顯壽險業貨幣錯配危機的嚴重性。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表示,國壽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訂定接軌IFRS 17跟ICS的自主管理計畫,就致力改善幣別錯配,主要是新台幣理財型商品降低宣告利率,不做市場競爭,控制銷售額度,從商品源頭管制,逐步改善幣別錯配的情形,過去三年已經有效降低幣別錯配1%。未來除繼續原本嚴格控制新台幣理財型商品的銷售外,也會增加國內投資金額,達成內部訂定的幣別錯配改善計畫的目標。
商品策略上,因應接軌IFRS 17與ICS新制,國壽在三年前就已經訂定商品策略目標,主要是要考量新商品CSM(合約服務邊際)及資本貢獻度,都有訂定各個面向的目標,目前均照計畫進行。
富邦人壽表示,為改善幣別錯配,目前富邦人壽的做法是,從新台幣保單收來的錢會盡量投資在台幣資產,包括債券、政府公建、房貸等台幣放款等;若為外幣保單收來的錢,就會去投美元債券。
新光人壽近年著重於銷售外幣保單,藉以稀釋幣別錯配比例,亦將擴大投資台灣規劃,可改善幣別錯配情形且支持國內經濟發展,短期將以穩定錯配比例為目標,長期則為逐步減降錯配比例。因應接軌,新壽商品設計將逐步增加「去長期保證化」的商品占比,基於去長期保證風險的前提下,民眾亦可以獲得性價比較高的商品選擇。
凱基人壽指出,壽險公司除期待未來台幣能有更加完善的投資環境外,仍將持續強化本身資產負債管理以求取最適配置,未來除持續推動CSM較高的分期繳保障型商品外,今年凱基人壽也積極布局有市場需求而資本消耗較低的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以兼顧市場需求及接軌後的獲利性與資本穩健。
台灣人壽回應,因應接軌,商品策略目標將持續推動高保障與輕資本類型商品,透過堆疊保險利潤並強化公司的資本結構,以減緩接軌之影響。為降低海外投資匯率波動風險、力挺金管會壽險資金投入公建政策,台壽也積極參與「桃園航空城開發計畫」等公建開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