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急凍讓建商資金斷鏈!7月國銀建融壞帳跳升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7月底國銀房貸、建融逾期放款餘額各攀升到87.8億元及35.4億元,各月增1.46億元和4.03億元,又以建融逾放月增額,是剔除過去兩大個案影響後的近三年高點,顯示房市交易急凍,建商銷售不順,資金周轉失靈,建商壞帳風險逐步升溫。
「逾期放款」是指客戶積欠本息超過三個月,7月底房貸逾放餘額連五個月站在「8」字頭高點,建融逾放月增額擴大,反映今年4月房市交易急凍、經濟環境動盪兩相力道疊加的結果。
7月房貸逾放比率連續四個月維持0.08%,與2022年8月高點持平;逾放餘額連續五個月站穩「8」字頭,為近四年同期新高。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說,房貸逾放上升有三大原因:一是借款人收入不穩或投資失利,二是中小企業因經濟環境因素,影響還款能力,三是央行升息或寬限期期滿,加重還款壓力。
建融風險升溫更明顯。7月建融逾放比0.09%,是今年首見不降反增,逾放餘額連兩個月增加,若剔除去年及今年初的建商餘屋、與都更聯貸兩大個案,7月月增逾4億元是35個月新高。前波高點是2022年8月當時增加5億元。
侯立洋解釋,7月建融逾放餘額和比率增加,是因部分建商營收減少,資金周轉不靈,無法依約還款。但他強調,房貸和建融逾放比都在相對低點,認為銀行對不動產貸款風險控管仍良好。
銀行主管坦言,過去建商多採「先售後建」可提前回收資金;但現今普遍「先建後售」,房子蓋好卻賣不動,導致資金斷鏈,最終轉為銀行壞帳。
觀察區域市況,今年房市整體交易量甚至比2023年更差,特別是新竹等房價漲幅過大的地區,交易急凍衝擊尤為明顯。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坦言,不只成屋銷售差,預售屋銷售也只剩2~3成,限貸也使交屋不順,建商售屋收入未如預期,銀行緊縮土建融之下又轉貸無門,市況差,建商倒帳風險大增。
金管會公布2025年7月底國銀承做房貸餘額11兆3,118億元,年增6.69%連十個月走低並是19個月低點,主因是央行實施信用管制措施,提高民眾購屋成本、房貸門檻,使整體房市保守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