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曝「三高提早出現」 心肌梗塞年輕化 一動就喘得當心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引起醫界關注,專家指出急性心肌梗塞已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表示,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忙碌、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導致三高問題提早出現,甚至20多歲就可能面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問題。血管狹窄和堵塞需要一定時間形成,但當三高年齡提前,血管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加。長期壓力、不規律作息以及未追蹤的三高問題,都可能使40、50歲以下族群成為心肌梗塞的高風險群。
台北慈濟醫院去年曾收治一名38歲患者,該患者在捷運上突然昏厥,送醫檢查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無法使用氣球或支架治療,最終需要緊急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宋鎮宇解釋,除了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約占三分之二的影響。他形容,當血脂肪或血糖較高時,血管內皮每天都在受傷,人體會不斷修補,但修補過度就像河道狹窄。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但一旦需要快速活動,如跑步趕公車或趕開會,血量突然增加就可能導致阻塞,造成大量心肌梗塞。
統計顯示,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的數據,18至45歲的族群中有1.8%的冠心病發生率。林謂文進一步說明,男性年齡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家族史和性別是不可控制的危險因子。然而,許多人往往忽略可控制的因素,包括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和代謝症候群等。宋鎮宇指出,大量心肌梗塞最常見的情況是心跳停止、休克需要急救甚至需要裝葉克膜,這時再處理風險可能比一般心臟手術高出20%至30%的死亡率。
預防心肌梗塞,台安醫院家醫科羅佳琳建議民眾多吃原型食物,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她特別提醒,雖然水果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其糖分含量高,民眾不應忽視蔬菜的重要性。蔬菜富含纖維,有助於清理血管。醫師們強調,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包括抽血、照X光和心電圖等,可及早發現輕微的缺血現象。宋鎮宇提醒大家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如無緣無故的一動就喘、一動就悶,這些都可能是心臟問題的徵兆。最後,穩定的生活作息、均衡飲食、定期健檢和追蹤三高,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