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馬太鞍溪未清疏致災? 水利署駁:極端氣候超標「非人為疏失」

中廣新聞網

更新於 11月03日09:10 • 發布於 11月03日09:10
水利署澄清馬太鞍溪災情為極端氣候超標致災,非人為疏失。(圖:水利署提供)

針對網路流傳「馬太鞍溪未清疏」及「光復三號堤防未修復導致災害」等說法,經濟部水利署今(3)日鄭重澄清,強調相關指控與事實不符,並公布具體數據佐證。水利署指出,本次災害經第三方專業單位鑑定,確認為「極端複合型土砂天災」,洪峰流量超過設計標準四倍以上,已超出工程原設計防護能力。

關於河道清疏爭議,水利署說明,依《河川管理辦法》,馬太鞍溪疏濬工作從未間斷。自105年至114年間,第九河川分署與花蓮縣政府以滾動檢討方式,累計已完成約235萬立方公尺。水利署進一步指出,114年已許可花蓮縣政府推動45萬立方公尺疏濬;堰塞湖事件後,第九河川分署更緊急清疏10.84萬立方公尺。為加速災後復原,水利署已動員全國河川單位投入,截至11月2日,再完成133萬立方公尺疏濬,全力維護河防安全。

水利署動員全國河川單位投入,截至11月2日,再完成133萬立方公尺疏濬。(圖:水利署提供)

針對光復三號堤防受損之指控,水利署回應,該堤防雖於113年康芮颱風後局部損壞,但已於114年7月15日修復完成。本次災害發生前,堤防結構完整且功能正常,絕無因未修復而導致潰堤之情事。

水利署強調,本次災害經全國水利技師公會評估,關鍵在於洪峰流量高達每秒8,860立方公尺,遠超過馬太鞍溪設計流量(每秒2,040立方公尺)四倍以上。洪水夾帶巨量土砂與巨石,產生巨大衝擊力,先破壞橋梁,後因橋面板堆積河道形成阻水,抬升水位導致全河段溢流,終致堤防受損,屬極端氣候下之複合型災害。(梁國榮報導)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