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7天豪雨重創中南部…鄭明典揭「季風環流圈」關鍵:與全球暖化、青藏高原增溫有關…喊話「從經驗學習防災」:要老實面對災情
受西南氣流影響,台灣中南部連續7日豪降雨,釀成造成災情,而這樣的天氣型態也是28年來首見。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5日)於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指出,這次的連續降雨與「西南氣流」有關,而根據10年前的統計,這種天氣型態是2至3年才有一次,「但最近每年都有,後續再發生的機率不會太低」。他喊話,防災主要就是降低損害,「最重要的,是要老實面對災情,不要指責,大家一起改善」。
鄭明典表示,從災害性降雨來看,昨(4日)已經到一個段落了,「台灣因地形緣故,河道都很短,所以比較怕連續降雨」。他指出,這次的連續降雨與「西南氣流」有關,而西南氣流主要就是「降雨」,過去氣象預報員提到西南氣流,就一定會提到「致災」。
鄭明典說明,過去只有兩個情況會提到西南氣流,第一是「颱風引進西南氣流」,也就是「颱風尾」,最有名的是2008年的中颱卡玫基,當時也造成中南部嚴重淹水;第二則是「梅雨季」會有西南氣流。
而此次沒有颱風,又不是梅雨季,卻出現連續好幾天的豪雨,鄭明典表示,這在過去是沒有發生的,算是台灣史上第一次遇到,所以防災單位在應對上,才會不知道如何因應。他指出,這次的西南氣流與颱風丹娜絲沒有關係,「丹娜絲是月初的,早就已經沒有了」。
鄭明典近一步說明,這一次的西南氣流是受到「季風環流圈」影響,過去強風通常是通過巴士海峽和菲律賓北部,所以菲律賓常常有水患出現。鄭明典表示,這次台灣東北方一圈的強風,是颱風竹節草外圍環流,「雖然竹節草已經削弱了,但它的外圍環流持續很久,與季風相碰,造成大雨,位置又剛好在台灣西邊,且因為地形的關係,都『鎖在』中南部了,而北部也因為地形『鎖住』,水氣過不來」。
鄭明典提到,這次西南氣流重創台灣中南部,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但放眼全球,這樣的天氣型態其實是「季風環流圈」。他說明,青藏高原是季風環流形成與演變的重要影響因素,近幾年夏季發生很多大型的西南氣流,「這與青藏高原的增溫有關,而青藏高原之所以增溫,就是受到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影響,冰川融化之後,地表顏色變深,使得地表吸熱能力增強」。
最後,回到台灣此次的災害,鄭明典說道,最怕的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月初先是颱風丹娜絲帶來風災,還來不及重建,又遇上西南氣流的連續降雨。鄭明典指出,丹娜絲是從西南邊過來的颱風,沒有中央山脈屏障保護,對中南部造成重創。
鄭明典表示,「我們無法完全避免災害,但還是要有一套應付災害的辦法」。根據10年前的統計,這種天氣型態是2至3年才有一次,但最近每年都有,鄭明典指出,後續再發生同樣情況的機率不會太低,「我們要從過去的經驗學習,找出『破口』,防患未然」。他說道,防災主要就是降低災情,「最重要的,是要老實面對災情,不要指責,大家一起改善」。
《放言》官方LINE正式上線!
加入方法超簡單:點擊以下連結立刻成為《放言》好友吧!
(圖片來源:新聞放鞭炮、鄭明典臉書、三立新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