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現金進度?什麼時候可以領?領取資格?發放方式?爭議一次看
普發現金1萬元案已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但行政院會不會提出覆議,仍是政治與民生關注的熱點。眼看覆議期限(7/31)逼近,坊間各種消息滿天飛,有人說院長不提了,有人說可能釋憲,到底最終結果是什麼?大家能不能真的拿到這筆錢?今天我們就來幫你一篇搞懂!
行政院到底提不提覆議?
圖片來源:pexels
針對普發現金的特別條例,有媒體報導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決定「不提覆議」,但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出面回應,「期限還沒到,行政院仍在評估中」。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通過法案後10日內,行政院若認為有窒礙難行,可經總統核可後提出覆議,而這個10天期限,正是7月31日。
普發1萬元條例怎麼通過的?為什麼吵這麼大?
圖片來源:pexels
這起普發現金案,源自立法院在7月11日通過由國民黨團主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條例原本是行政院提案,用以因應國際變局、加強國安與產業支持,但在立院審查時被大改,刪除了對台電的補助預算,改成每人普發1萬元現金,總金額高達2350億元。三讀通過當晚,60票贊成、44票反對,條例過關。但也留下三大爭議:
爭議1:會不會違憲?
民進黨與行政院認為,立法院此舉屬於擅自增加預算支出,恐違反《憲法》第70條明訂立院不得擅自增支,但國民黨則反駁「這是法律案,不是預算案」,認為不構成違憲。其實,歷史上曾有類似案例,1990年立院自行加碼年終獎金,被當時的行政院長聲請釋憲,大法官最後宣告違憲(釋字第264號),因此這次是否也會重演歷史,值得關注。
爭議2:錢從哪來?會不會債留子孫?
行政院表示原本的規劃,是利用4100億歲計賸餘作為補助基礎,但增加普發2350億的支出,勢必得舉債,也因此行政院發言人強調:「為了發現金去舉債,並不妥當。」學者也指出,在台灣已負債超過6兆元的背景下,這樣的政策是否會惡化財政、影響下一代,是應該審慎思考的點。
爭議3:用途有歧見,真的幫到有需要的人嗎?
民進黨版本強調補助產業、國防與基礎建設,而國民黨則主張「直接發現金、人民自己最知道怎麼用」,不過也有聲音質疑,此政策沒有「排富條款」,是否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真的有達到救急紓困的效果嗎?
如果真的發,什麼時候可以領?
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條文內容,發放作業最遲需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施行期自2025年3月12日開始至2027年12月31日為止,預計將視國際情勢分批進行。目前行政院尚未公布最終實施細節,但參考2023年發放6000元的模式,可預期領錢方式預測如下:
- 線上登記入帳:依身分證尾數分流,提供帳戶資料後入帳。
- ATM領現:指定貼有識別貼紙的提款機領取。
- 郵局臨櫃:憑身分證、健保卡至郵局領現。
- 直接入帳:如已領年金、補助者,系統自動入帳。
- 造冊發放:針對偏鄉或無帳戶者,由地方機關協助發放。
可能的領取資格?
依照2023年標準,以下對象應該有機會領取:
- 有戶籍的國民
- 因公派駐國外、但具有國籍之人及眷屬
- 無戶籍國民但取得居留許可者
- 陸、港、澳與外籍配偶,且具居留或定居許可者
- 取得我國永久居留許可之外籍人士
但詳細資格、排富標準是否會更動,仍需等行政院公告為準。
發不發還未定,但你該知道的我們都幫你整理好了!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條例已三讀通過 ,覆議期限是7月31日 ,是否釋憲、何時發放、適用對象都還要等行政院進一步拍板 。在這個資訊混亂又夾雜政治角力的時候,我們也提醒大家「謠言止於求證,政策靜待官方公告」。你我該做的,是冷靜關注、不被帶風向。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