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戶房貸十年多300萬 銀行資金吃緊有原因
近年房價大漲,今年第二季國人新增房貸的平均金額超過千萬元,比十年前多出300萬元,房價高漲、加上新青安後申請房貸爆量,與不動產開發興盛,導致銀行資金加速流出,房貸卡關已成為房市普遍現象,不過近期市場已經有些風向討論,主管機關可能會朝向保障首購方向努力。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過去20年銀行資金從未如此吃緊,只有個別銀行因為放款太多踩煞車,這次則是在政策後整體房貸吃緊,反應市場房貸供不應求,銀行房貸利率與手續費用都拉高。
曾敬德表示,市場資金吃緊背後原因很多,包括房價大漲後每戶貸款金額增加、過去使用寬限期加上30年期房貸本金回收速度慢、房市大多頭開發商積極借錢開發與進入大量交屋潮等,央行也調高兩次存準率回收市場資金,尤其銀行的自主管理政策等,都導致市場上資金相對吃緊。
聯徵中心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平均房貸金額為1,018萬元,對比2016年第二季平均房貸金額僅708萬元,10年間每件多出310萬元,房價大漲每件金額貸得更多也是原因之一。
曾敬德表示,從2009年金融海嘯後,國人已經習慣低利的資金寬鬆環境,但央行連續性升息後也明確指出資金面趨於緊縮,房貸環境並非不變,一旦因市場或政策性的變動,都會導致房市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