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保健品熱潮下:公開為何營養師偏愛「全桿菌益生菌」的 5 大理由

潮健康

更新於 09月12日09:39 • 發布於 09月12日09:39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益生菌成為熱門保健話題,很多消費者對桿菌與球菌的差別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指出,桿菌型益生菌在某些研究中顯示其腸道定植穩定性較好;對於日常保健而言,是一種考量因素之一。球菌型益生菌也被認為對腸道健康有幫助,但在穩定性或定植持久性方面,有研究指出桿菌型可能具有某些優勢。營養師建議,推薦消費者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可參考科學研究與定殖穩定性等指標;某些全桿菌配方被認為在這些方面較為穩定,但仍應注意廠商品質與來源。

圖說:選益生菌不再困惑!營養師教你為什麼要挑「全桿菌」

營養師選擇「桿菌益生菌」的 5 大理由

市面上益生菌眾多,但效果差異不小。營養師指出,桿菌在定殖力、功效與安全性上更具優勢,因此更受推薦。以下列出 5 大理由:

  • 臨床研究與安全性支持:臨床研究中有許多關於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桿菌株的報告指出其腸道影響與應用潛力;這些菌株在部分研究中也展現良好安全性,因此常被納入推薦考慮。
  • 定殖力更強,作用持久:桿菌呈長條狀,與腸道黏膜接觸面積大,定殖力被認為可能較強;由於形態與某些研究提示附著與存活機會較高,這可能使其在某些情況下較不易被排出。
  • 調整腸道環境更全面:某些桿菌株可分解部分食物殘渣並產生乳酸與短鏈脂肪酸,這在研究中被視為可能有益於腸道菌群平衡,部分使用者也指出有助消化與排便,但效果因人而異。
  • 對免疫與代謝有幫助:有些研究建議其桿菌株在免疫相關指標中有潛在影響,可能有助於維持腸道屏障健康與支持代謝功能,但未被證明能治療疾病或取代醫療手段。
  • 穩定性與保存性佳:相較球菌,某些桿菌在加工與儲存過程中被報告存活率較高,這可能使標示之活菌數較容易維持一致。

為何不推薦「球菌益生菌」?

球菌益生菌不受青睞,主要原因在於它的 菌體結構與腸道適應性 與部分功能限制,營養師才會偏好推薦全桿菌。重點如下:

  • 腸道定殖能力偏低:球菌易隨腸道蠕動排出,難以持久定殖,相較於桿菌,益菌功效較不明顯。
  • 菌體活性與代謝功能有限:球菌多偏向產酸或發酵型,對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方面不如桿菌全面。
  • 穩定性與保存性較差:球菌益生菌在加工與儲存過程中更易受環境影響死亡,活菌數量難以保證,因此益生菌功效可能打折。
  • 臨床與科學研究較少:相比桿菌,球菌相關的臨床研究與實際應用案例少,營養師更傾向使用證據充足、可靠的益生菌。

常見的 8 種桿菌益生菌推薦

  • 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LP28)

具良好定殖力,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相平衡,常應用於保養腸胃道的保健品中。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LRH113)

臨床研究支持其免疫調節與腸道保護效果,常被應用於提升整體健康。

  • 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 BAL06)

以穩定性高著稱,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與幫助排便。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LRH10)

與 LRH113 同屬鼠李糖乳桿菌,對腸道防護與免疫系統支持有加乘作用。

  • 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 LPC12)

能調整腸道菌叢,並對呼吸道及過敏族群帶來支援。

  • 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 LF26)

在腸道環境中能有效產酸,抑制壞菌增生,幫助腸胃道支持。

  •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 BL986)

在台灣益生菌產品中常見,有助於幫助排便與支持免疫調節。

  •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LA1063)

最廣為人知的益生菌之一,幫助乳糖分解,並支持腸道平衡維持。

圖說:了解全桿菌配方的優勢與考慮點

全桿菌益生菌,健康管理更有感

益生菌雖然種類繁多,但並非每一種都能在腸道發揮理想效果。相比球菌型益生菌,全桿菌益生菌在定殖力與穩定性上更優,且擁有豐富的臨床研究與良好安全性,能更全面支持腸道平衡、免疫力與整體保健。

營養師提醒,對消費者而言,選擇全桿菌配方可能較有利於活菌定植與穩定性,但是否能達到足量與可靠效果仍須視產品品質與使用條件而定。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營養師揭「桿菌v.s.球菌」差異,3分鐘秒懂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