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靈動創新 堅韌前行 全國古蹟月首部曲 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與世界對話

大媒體

更新於 09月05日21:39 • 發布於 09月06日02:38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5、6兩日舉辦「2025年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以「靈動創新.堅韌前行」為主題,聚焦全球文化遺產保存與活化的挑戰與創新應對,邀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轄下登錄世界遺產的重要諮詢機構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遺產鐵道等國際專家,與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政府機關(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對話交流,共同探索文化遺產的韌性力量。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主席Teresa Patrício、國際景觀建築師協會前主席Steve Brown、英國威爾普蘭菲爾鐵路秘書長Michael Reilly、瑞士世界遺產雷蒂亞鐵路亞太區行銷經理Patrick Miescher、日本大井川鐵道社長鳥塚亮等特別來臺出席。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等亦出席參與。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對臺灣文化遺產的重視,歷經天災後的文資保存更顯珍貴與特有價值。(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今年夏天臺灣遭遇了嚴重的風災及水災,更讓臺灣深刻理解古蹟、歷史建物的脆弱,以及風、雨也同時會嚴重破壞臺灣最美的生物及文化多樣性,「這與臺灣歷史與社會的詭譎多變很像」。當全世界都面臨氣候變遷、戰爭威脅的挑戰時,更提醒我們應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永續及韌性的議題,避免風雨或戰爭輕易摧毀珍貴的文化資產。李遠提到,他去年上任後提出「百大文化基地」,為的就是在社區營造的基礎上,讓大家共同看見臺灣各地豐富的文化資產及生態,並攜手推廣及推動永續的未來,對於文化遺產的保存,需要大家的覺醒,這個覺醒就是在臺灣的每一個角落,政府必須跟民間合作。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在開幕式上強調文化遺產保存的重要性與意義。(記者 辛澎祥/攝)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自2022年開始,每年不間斷辦理,至今已邁入第4年。2025年主題「靈動創新.堅韌前行」,並以世界遺產潛力點「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為案例,強調在全球危機頻仍、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文化保存工作須具備高度的適應性與創造力,並有賴社群韌性與文化治理機制,讓文化資產成為世代共享與區域再生的永續力量。期盼透過論壇,不僅吸納國際經驗,更透過實例分享,向國際社群介紹臺灣代表性的文化資產保存成果,也讓國際觀點持續為臺灣文化保存注入新的動能與靈感,促進相互啟發與深度對話。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主席Teresa Patrício帶來論壇首場專題演講。(記者 辛澎祥/攝)

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臺灣擁有的生物多樣性及多元文化一直是最珍貴的價值,林業保育署作為主管機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這些生物多樣性及林業文化遺產,其中即包含阿里山林業及鐵道。百年的阿里山林鐵除了有其獨特的鐵道工法,更見證了臺灣林業開發及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歷程,從沿線到終點都是過去臺灣山林開發、土地利用,以及不同族群的人們與土地長期互動產生的結果。林業保育署近年積極修復這條鐵路,加強安全性外,也更特別強化歷史性、真實性及完整性,期盼讓國內外旅客能在這條鐵路上看見臺灣百年的歷史、山林史及族群史。

▲國際論壇的會場顯得座無虛席,場面相當熱烈。(記者 辛澎祥/攝)

觀光署長陳玉秀提到,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地方的靈魂,也是發展文化觀光最深厚的基礎。觀光不僅是經濟產業,它更是文化的延伸、國家形象的載體,「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觀光是文化的舞台」,當走進地方、聽見故事、看見人與土地的連接,就能挖掘出臺灣的文化底蘊,讓世界看到臺灣山林與島嶼的美好,阿里山就是最好的例子。陳玉秀說,阿里山除了被譽為臺灣最珍貴的「活的文化景觀」,更入選紐約時報推薦2025年全球52個最值得拜訪景點中的第19名。觀光署未來會持續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形塑觀光亮點,讓文化資產成為國際看見臺灣的重要舞台。

文化資產局指出,論壇三大專題涵蓋文化資產保存的不同面向,《專題一:文化景觀的價值詮釋及國際趨勢》特別邀請ICOMOS現任主席Teresa Patrício進行開場專題演講,與國立成功大學助理副校長吳秉聲對話探討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價值詮釋,由人與環境互動的整體性認識遺產的特殊價值與意義。

▲出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活動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為文資的維護、保存與發展凝聚共識。(記者 辛澎祥/攝)

《專題二:文化遺產的多元動能及創意賦能》聚焦遺產的教育推廣、國際行銷策略與跨域合作模式,傳承共創遺產的吸引力,由國內外專家分享實務案例,包含改造阿里山林鐵車廂,從產業遺產到文化新旅程的行銷策略、透過深度小旅行將部落文資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動能,構築具情感共鳴的在地旅遊體驗,讓臺灣的故事被世界看見和聽見。

《專題三:鐵道遺產的永續管理及剛柔並濟》以「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與瑞士世界遺產鐵道「雷蒂亞鐵路」永續創新計畫對話,探討鐵道遺產面臨環境變遷的挑戰,如何透過永續規劃與創新活化,達成遺產永續。

相關連結:臺灣文化遺產國際論壇 跨越永續創新 以具體行動讓文化資產永續傳承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甜根子草花海X純白大橋!近距離花景5大美拍角度推薦

景點家
02

「2025桃園萬聖城」即將10底登場 邀您在「魔蛛古堡」冒險、尋寶!

旅遊經
03

日本免治馬桶一試成主顧?讓人大吃一驚的日本廁所二三事

LIVE JAPAN
04

年吸623萬遊客 台灣1景區超夯

NOWNEWS今日新聞
05

2025年度「日本夜景遺產」新出爐!夜景達人再選8處景點

旅奇傳媒
06

絕美八泉峽!山西太行山秘境,纜車、遊船、峽谷一次攻略!

野旅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