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減重太快掉肌肉?專業醫師提醒正確飲食搭配運動才不傷身

潮健康

更新於 10月07日14:10 • 發布於 10月07日14:10

不少人在減重過程中追求快速成效,短短幾週就想看到體重下降,但卻忽略了「掉下去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專精於體重管理的陳裕豪醫師提醒,若減重方式錯誤,不僅外型未必改善,還可能因肌肉流失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增加復胖風險,更可能影響心血管與內分泌系統。

減重過快為何容易掉肌肉?

當我們透過極端節食或過度運動快速減重時,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來供能,因為比起脂肪,肌肉更容易被轉換成能量。短時間內雖然體重數字下降,但流失的肌肉量會造成代謝率下降,往後即使少量進食也容易囤積脂肪。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瘦得很快,但沒多久就復胖,甚至比原本更胖。」肌肉不只是維持體態的重要結構,更是保護骨骼、支撐關節、維持心肺功能的關鍵。減重如果忽略肌肉保護,就等於把健康當成代價。

正確飲食:營養平衡才是關鍵

要避免減重過程中掉肌肉,飲食的調整至關重要。醫師建議:

  • 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取:豆魚蛋肉奶皆為良好來源,能維持肌肉合成。
  • 避免過度極端低熱量飲食:每日熱量攝取應在專業建議下調整,不能盲目壓低。
  • 善用高纖食物:蔬果與全穀類能幫助腸道健康,延緩血糖波動,避免過度飢餓。
  • 補充健康油脂:適量攝取堅果與深海魚油,可能有助於荷爾蒙調節與抗發炎。

「很多人只顧著少吃,但身體需要的營養卻不足。結果不僅瘦得快、復胖更快,還可能出現頭暈、掉髮、免疫力下降等狀況。」醫師提醒,減重飲食不是單純少量,而是要「吃對」。

運動搭配:有氧+阻力雙管齊下

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是防止肌肉流失的重要因素。
醫師指出,單純依靠有氧運動雖能消耗熱量,但也容易連帶消耗肌肉。若能同時加入阻力訓練,如重量訓練、核心肌群訓練,不僅能幫助肌肉保留,還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可能延續燃脂效果。

他建議一般上班族可採取「混合式運動」:每週2-3次重量訓練搭配適度有氧,時間控制在30至60分鐘,並配合足夠睡眠,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減重。

3段式燃脂技術減重:醫師監控下更安全

對於多次嘗試失敗或因健康問題不適合高強度運動的人,陳裕豪醫師也提出另一種解方「3段式燃脂技術減重」。主張結合低能量雷射與臨床監測,可能協助改善微循環與脂肪代謝反應。但該技術的安全性與效果目前仍在臨床驗證階段,有意使用者應謹慎評估,並與專業醫師討論適用性與風險。

與一般速成減重不同,這項技術強調醫師評估後的精準介入,能在減重過程中降低肝腎負擔,避免因錯誤方式導致的肌肉流失與健康風險。醫師表示:「減重不是讓數字快速掉下來,而是要在安全下維持住結果,這才是長遠的成功。」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建議,每週減重0.5至1公斤屬於安全範圍。若超過這個速度,可能代表減掉的並非純脂肪,而是肌肉或水分。

醫師最後強調:「真正成功的減重,不是看短期變化,而是能否在一年、兩年後依然維持。飲食均衡、適量運動,加上必要時的專業監控,才是避免掉肌肉、守護健康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營養運動原則分享,不構成醫療診斷、治療或藥物推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建議在採取任何飲食、運動或治療方式之前,應先諮詢具執照醫師或專業營養師意見,並依照自身健康狀態調整。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