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用微波爐都放中間?專業主廚揭正確擺法:熱更快也更均勻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15日10:03 • 發布於 10月15日16:00

微波爐方便快速,但你是不是常常遇到飯菜「外燙內冰」,不管轉幾次都還是沒全熱透?其實,不只是時間問題,連「食物放在哪裡」也會影響加熱效果。專家們提醒,不同類型的微波爐有不同的熱源與原理,掌握加熱習慣與位置擺法,就能大幅提升均勻度,省時又安全。

不是微波爐不夠力,是你還沒用對方法

很多人覺得加熱沒熱透就再多加一分鐘,但其實熱的位置沒變,中心還是沒熟。只要學會微波爐的邏輯,掌握食物的擺放與攪拌習慣,一台平凡的微波爐也能發揮專業等級的效果。與其多加兩次熱,不如中途攪一次、位置放對一次,下次動手時,不妨試試看達人們提供的實用建議!

轉盤式微波爐:食物放「邊邊」比中間還熱得均勻!

使用轉盤式微波爐加熱時,很多人會習慣把飯菜放在轉盤正中央,覺得那是「微波最強」的位置,但實際上剛好相反。家事達人陳映如指出,應該放在轉盤邊緣,食物受熱更平均。

除了放的位置,陳映如也分享自己的日常習慣,如果加熱的東西量多或比較厚重,她會先把食物攤平擺放,減少堆疊區域,或者分兩次加熱,中間停下來攪拌一下。像是熱便當、熱冷凍料理時,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外熱內冷的情況。

針對轉盤式微波爐的加熱原理,料理專家、巴黎藍帶主廚莉雅進一步說明,轉盤式微波爐主要是從爐腔側邊或特定角度發射微波,再經由金屬內壁反射,讓微波在爐內產生干涉與疊加。但這樣的加熱方式本身就不是完全均勻,因此設計上會利用轉盤旋轉,讓食物不同部位輪流進入「熱點區」,藉此提升整體加熱的均勻程度。

莉雅也認同「把食物放在轉盤正中央,其實加熱效果反而不佳」的看法,她表示,正確位置應該靠近轉盤邊緣,因為旋轉時移動範圍大、接觸熱點的機會也更多,整體受熱會比較平均。

平台式微波爐:加熱比較平均,但還是要翻動

至於平台式微波爐(也就是沒有轉盤的款式),莉雅表示,平台式微波爐的原理是從爐底均勻發射微波,因此整體加熱表現會比轉盤式好。不過她提醒,如果是飯、湯或比較厚的冷凍食品,還是建議中途攪拌或翻一下。否則中心熱度還是容易跟不上,特別是微波時間設太短時,會更明顯。

微波爐使用這樣做,效果好又更安全

微波爐雖然很方便,但使用上其實有不少容易忽略的眉角。莉雅特別提醒3項「加熱安全守則」,不只影響受熱效果,還與日常安全與食品品質息息相關:

微波爐錯誤使用1:密封食物放進微波爐很危險

首先,密封的食物或容器千萬不能直接進微波爐加熱。像是以下狀況容易造成危險:

  • 使用密封包裝。
  • 未剝殼的水煮蛋、完整未切的水煮蛋。
  • 液體加熱也有潛在風險,水在微波中加熱過程表面可能完全無波動,但一取出就突沸、劇烈冒泡,導致燙傷。

莉雅建議這樣做:

  • 密封包裝微開蓋子、杯中放一根竹筷或木匙幫助釋壓。
  • 水煮蛋請先剝殼或對切再加熱。
  • 加熱一次不超過1分半。
  • 攪拌後再加熱更安全。

微波爐錯誤使用2:保鮮膜變毒物

保鮮膜的選用,不是所有保鮮膜都能耐高溫,若使用不當,可能釋出有害物質,甚至因貼得太近而黏在食物上。正確做法:

  • 請使用有標示「可微波用」的保鮮膜。
  • 保持保鮮膜與食物間有空隙。

微波爐錯誤使用3:微波爐空轉、食物變質

最後,莉雅也特別提醒兩個微波使用中常被忽視的重點:

  • 切勿讓微波爐空轉:微波無處吸收會反射,恐損壞機器甚至起火。若不小心啟動空轉,應立即停止加熱。
  • 避免食物反覆微波:重複加熱容易讓食物變質、營養流失,甚至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如亞硝酸鹽),建議一次加熱適量、盡早食用完畢。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莉雅老師.陳映如老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節氣「小滿」內外兼濕 專家推紅、白兩色穿搭招好運 吃2物清熱利濕

世界首批土魠魚人工種魚!台灣養殖技術大突破 土魠魚可望人工養殖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成功登記普發1萬!「遇4狀況恐無法入帳」財政部曝解法

三立新聞網
02

「2」改成「3」!國小代課老師竄改考券送分 4班要重考

TVBS
03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4

全台風雨躲不掉!鳳凰颱風估週日轉強颱 「北轉撲台」連2天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5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6

十大癌症死因排行常客 「胃癌」初期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