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海底蝗災來襲,東沙珊瑚礁將被啃食殆盡!棘冠海星成災,學者呼籲政府需立刻行動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09日23:15 • 發布於 05月08日08:35 • 上下游新聞

棘冠海星在東沙環礁大量爆發,正迅速啃蝕珊瑚礁。台灣珊瑚礁學會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志工從去年至今雖已移除近 5 萬隻棘冠海星,但擋不住棘冠海星驚人爆發力,目前外環礁已有 19% 面積受損,許多健康珊瑚已被啃食殆盡,且持續往珊瑚重點區域進攻。

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更是許多物種的繁殖與育幼場,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指出,棘冠海星在全球多地造成珊瑚浩劫,澳洲、中國均以國家力量全力搶救,台灣政府再不積極作為,東沙珊瑚礁恐於兩年內消失殆盡。

注射醋酸後,志工順手把棘冠海星移走或在身體上作記號,以免重複施打。(照片提供/台灣珊瑚礁學會)

棘冠海星如海底蝗災,將珊瑚「吃乾抹盡」

鄭明修用「內太空的外星生物」來形容棘冠海星,牠們一年可以產 3 億顆的卵,只要有 1% 存活,就是 300 萬隻,每隻每年平均可以啃食 4 至 6 平方公尺的珊瑚礁,且至少可以存活八年。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牠們每星期可以移動 250 公尺,一個月可以移動一公里。

而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及「星斑叉鼻魨」已經被捕獲迨盡,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牠們在東沙環礁「如入無人之境」,繁衍快速。其中「藍洞 2 號」週遭有許多平面的「石珊瑚」,棘冠海星會覆蓋在珊瑚上,把胃翻出來,用消化液將珊瑚蟲消化成糜粥狀,再吸入體內,吃得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鄭明修形容是「吃乾抹盡」的手法。

棘冠海星腕長約 60 公分,個個體碩康健,繁衍力強。(照片提供/台灣珊瑚礁學會)
圖中有十隻棘冠海星被注射醋酸,死亡超過 24 小時。(照片提供/台灣珊瑚礁學會)

若不能防止擴散,東沙珊瑚礁兩年後恐消失殆盡

1967 年關島曾出現類似爆發,兩年半內海星啃食面積達 38 公里,造成整座島的活珊瑚全數消失。如今東沙外環礁全長 47 公里,棘冠海星擴散速度與當年關島相仿。

不過關島的棘冠海星體長至多 20 公分,不像東沙外環礁的海星多是 40 公分以上的壯碩個體,鄭明修推估,如果不儘快防止牠們擴散,「東沙外環礁的珊瑚群大概兩年後就會消失殆盡」。

棘冠海星在東沙環礁大爆發,志工用醋酸注射,希望大舉殲滅這些殘害珊瑚的生物。(影片提供/台灣珊瑚礁學會)

棘冠海星擴散成牆,爆炸性成長

鄭明修指出,去 (2024) 年 8 月曾號召「東沙突擊隊」進行移除工作,雖然共移除將近 1 萬 4 千隻棘冠海星,但也發現東沙外環礁已經有 19% 遭到破壞,棘冠海星數量遠遠超過預期。

鄭明修表示,原本發現棘冠海星爆發最嚴重的地點在東沙環礁的外環礁西南邊,熱區為「藍洞 1 號」週邊四公里水深 20 至 30 公尺的珊瑚礁區,不過目前範圍已經往東延伸至「藍洞 2 號」。

鄭明修形容該處棘冠海星「已經變成一面牆」,牠們群體啃食石珊瑚的景象,如同海底野火,場面怵目驚心。光是今年 3 至 4 月,就已經移除 33,748 隻,但棘冠海星仍在該處 1.6 公里區域持續推進。東沙突擊隊已竭盡全力,仍敵不過牠們爆炸性的成長。

棘冠海星集中在外環礁南端,目前由藍洞 1 號往東邊擴張。(圖片截自記者會簡報)

棘冠海星即將進入繁殖期,亟需投入資源移除

搭配地圖與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東沙環礁南側分布最多棘冠海星嗜食的珊瑚。藍洞 1 號附近有 65.3% 的石珊瑚,2 號附近的石珊瑚也高達 47.5%,對棘冠海星猶如盛宴,因此牠們會從礁斜坡往上爬。由於人類潛水的安全深度為 30 公尺,斜坡下方還有多少棘冠海星還未可知。

鄭明修坦言,相較於之前潛水人員需四處游動尋找棘冠海星,耗費較多時間,目前牠們密布在珊瑚礁上,正是可以一網打盡的時候。同時,入夏後將是棘冠海星繁殖期,「移除牠們的窗口只有 5 月和 6 月」,他呼籲追求 ESG 的企業出錢出力,也希望政府儘快成立跨部會小組,才能為東沙珊瑚礁保留一線生機。

棘冠海星不只吞噬珊瑚,損害數百億元的海洋價值

鄭明修指出,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更是許多物種的繁殖與育幼場。例如龍蝦特別偏好在珊瑚礁中產卵與孵化。根據國際研究估算,珊瑚礁每年每平方公里可產出高達 100 至 240 公噸的漁獲量,對漁業資源具有關鍵貢獻。

除了漁業,珊瑚礁在觀光遊憩方面也具高度經濟效益。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該處珊瑚礁每年吸引大量潛水觀光客,創造約 16.6 億美元的觀光產值;而加勒比海地區的珊瑚觀光產值更高達 900 億美元。另外,珊瑚礁還具備減緩海岸侵蝕、保護沿岸安全的國土防衛功能,是難以替代的「天然防波堤」。

「那麼,東沙外環礁的珊瑚礁值多少錢?」鄭明修以埃及對珊瑚損壞的求償標準為例——每平方公尺索賠 340 美元。若以一隻棘冠海星每年平均破壞 5 平方公尺的珊瑚面積來推估,目前東沙外環礁至少有 10 萬隻棘冠海星,珊瑚礁總面積約為 239 公頃,換算下來,損失金額高達新台幣 335 億元以上,如果不處理,等於讓這筆龐大的國土資產直接蒸發。

他也強調,海洋環境緊密相連,東沙海域的棘冠海星若不盡快控制,不僅是「以鄰為壑」,更有可能危及台灣本島的珊瑚生態。實際上,目前在基隆潮境、綠島、墾丁、澎湖、小琉球等地,皆已陸續發現棘冠海星蹤跡,危機不再是東沙專屬,而是全台珊瑚礁共同面對的急迫挑戰。

鄭明修憂心,台灣若不積極應對棘冠海星,兩年內東沙環礁珊瑚生態將消失。(攝影/楊語芸)

全球積極應對,台灣卻後勤窒礙難行

棘冠海星早已在全球多地造成珊瑚浩劫。鄭明修指出,2018 年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便緊急獲得額外資源,包括 5,780 萬美元預算與 6 艘專責工作船,全力因應「海底蝗災」。

中國也不遑多讓,針對南海與西沙群島的棘冠海星爆發,將其列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由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大學等十個單位共同合作,建立完整的數據庫與預警模型,並編列專案預算,推動短、中、長期的分階段清除行動。

反觀台灣,迄今不僅尚無專責機構應對,進入東沙更是困難重重。鄭明修坦言,前往東沙需向國防部申請許可,流程長達 45 天,導致研究人員與移除志工無法靈活因應現場快速變化的狀況。他質疑:「為什麼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應該以特別專案處理,最快一週就能放行。」

他進一步呼籲政府正視棘冠海星對生態系統的巨大威脅,除了提升國人對珊瑚礁與其生態價值的認識,更應重視其對漁業資源可能造成的長遠衝擊,儘速成立跨部會專責小組統籌因應機制,並設置全國性的「棘冠海星通報系統」,讓民眾發現蹤跡後能即時回報、快速處理。

前線資源有限 跨部會協作與通報機制待強化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生物保育科科長王俊堯指出,署內已盡全力移除棘冠海星,未來也會繼續努力。不過他坦言,前往東沙需依靠軍機、機位有限,志工人數受限。管理處雖然是執行單位,但也會主動跟上級單位訴求跨部會合作的可能性。

海洋保育署則指出,署內已設置「iOcean海洋保育網-珊瑚健康回報平台」,邀請關心海洋生態且熱愛潛水之民眾共同參與珊瑚白化及棘冠海星目擊資訊之回報,透過回報等即時回應及處置。未來也會號召潛海戰將、珊瑚特潛聯盟及本署人員協助支援棘冠海星移除作業。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負責審核研究人員、志工前往東沙環礁的申請,不過至記者截稿為止,該單位未有任何回應。

重要提醒:鄭明修提醒潛水愛好者與志工,若在海中發現棘冠海星,切勿以刀具切割,「因為牠們的再生能力極強,一隻足腕就能再生為完整個體」。他建議,在安全情況下可使用夾具將其帶出水面;若沒有工具,也可就地以石塊壓制,減緩牠們移動,避免進一步侵蝕珊瑚礁。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29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