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強漲內幕》爆遭寶佳狙擊 董座發《出師表》搶救經營權
台灣資本市場再掀經營權爭奪戰火。中華工程(2515)3日接連發布聲明,指遭寶佳集團旗下公司「堡新投資」狙擊,短期內買進逾一成股權、金額超過20億元,已對公司治理構成威脅。中工董事長周志明更以《出師表》為題的內部信,呼籲員工團結一致,力挺現有經營團隊,捍衛公司專業自主權。這場突如其來的股權戰,不僅讓中工股價飆升,更凸顯了資產價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在市場派強勢收購下,所面臨的公司治理與法規挑戰。
股價強漲有內幕,竟是寶佳集團來狙擊
近期台灣市場目光全數聚焦於一家老牌營建股-中華工程上,其股價在短期內強勢拉升,外界原以為這是因指標豪宅「陶朱隱園」首筆交易利多所致,不料,中工3日連續發表聲明後,方知這波漲勢背後竟隱藏著寶佳集團的狙擊,而且默默吃下1成股權,一場經營權爭奪戰正在進行。
這場股權戰役的爆發,與中工的重大資產交易緊密相關。在2025年10月底,中工因賣出台北指標豪宅「陶朱隱園」首戶予非關係人,總價達12億元,消息一出,隨即激勵公司股價。中工股價從每股約11.15元,在六個交易日內暴漲逾四成,最高來到15.9元。
然而,股價強勢上漲的背後,同時出現了外部資本的快速集結。中工的聲明指出,寶佳集團透過其成員公司「堡新投資」,於10月27日至30日這四個交易日內,迅速增持中工股票,持股比例一舉突破了10%的內部人申報門檻,動用金額高達超過20億元。堡新投資隨即依法申報成為內部人。
中工經營團隊指出,此次狙擊的時機點十分微妙。公司正因「陶朱隱園」交易備受市場關注,但同時也因京華城司法訴訟等事件面臨內外部壓力。中工合理懷疑,外部勢力正趁公司遭遇「內憂外患」之際,藉由短時間內大筆收購股權,企圖介入經營權。這場突發的股權集結行動,迫使中工不得不暫時放下「陶朱隱園」的喜悅,全力應對這場經營權的關鍵戰役。
中華工程《出師表》:關乎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戰役
中工經營團隊已將此定調為「關乎公司未來命運的關鍵戰役」,周志明更罕見地向全體員工發出標題為《出師表》的內部信,呼籲團隊團結自救,以實際行動對抗「禿鷹式」收購,誓言捍衛公司的專業自主與治理權益。
這封信件以強硬而誠懇的語氣,向員工明確了當前局勢的嚴峻性:
第一 「這不僅是一場經營權之爭,更是一場關乎中華工程未來命運的關鍵戰役。」
第二「寶佳集團透過旗下堡新投資,在四天內迅速大量取得中工超過一成股權,企圖干擾公司既定治理與運作。」
第三「懇請所有同仁堅定支持現有團隊,團結一致,捍衛公司治理與專業自主,不受外部惡意勢力介入影響。」
信中同時回顧公司歷程,強調中工曾克服京華城案、陶朱隱園案等重大挑戰,凝聚專業與信念,是全體員工「共同的家園」。最後周志明強調:「面對外部資本覬覦,公司將採取一切必要法律行動,保護公司長期發展。」
中工質疑:堡新20億從何而來?是否規避申報?
在發表《出師表》後,中工的聲明則將矛頭對準了資金來源法遵議題,質疑堡新投資的資金來源與寶佳集團的操作模式是否符合規定。
1. 質疑資金來源與透明度
中工最主要的質疑點在於堡新投資的資本額與購股金額之間的巨大落差。堡新投資的實收資本額僅為2,000萬元(登記資本額2億元),卻能在極短時間內耗資逾20億元買進中工股票。中工質問: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從何而來?背後的金流是否涉及聯貸或關係人交易?
2. 質疑關聯性與規避申報
儘管寶佳集團隨後否認堡新投資為集團旗下直接子公司,但中工提出了強而有力的佐證:堡新投資不僅與寶佳集團位於同棟大樓,其負責人鄭斯聰更是現任寶佳集團旗下大華建設的董事長。
中工因此合理懷疑,寶佳集團是利用多家資本公司或自然人分批、連動進場,以避免單一持股超過《證券交易法》大股東適格性10%的申報上限。中工認為,寶佳此舉實有規避申報程序的嫌疑,呼籲檢調與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堡新購股資金來源是否涉及不法,以維護市場秩序。
中工強調,外部勢力此舉已威脅其長期發展策略與經營自主,因此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益,誓言將依法捍衛公司治理與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又見寶佳,過去9例聯合收購成多敗少
面對中工的強烈指控,寶佳集團雖對「堡新投資」與其直接隸屬關係表達否認,但因其近年來,持續透過關聯公司與投資平台,以聯合收購模式介入多起公司股權,涵蓋金融、建設、工業領域,已成為業界熟知的市場派操作手法。
1.跨領域的聯合收購戰績斐然
寶佳集團擅長透過其多達70家以上的關聯公司、投資平台(如嘉源投資、源通投資、寶佳資產管理、和築投資等)進行收購。其投資範圍極廣,涵蓋金融、建設、工業等領域,顯示其深厚的資本實力與高度的市場操盤靈活性。
近五年來,寶佳集團透過關聯公司與投資平台介入多家公司股權,成功案例包括皇普建設、瑞築(原凌泰科技)等,也曾強勢爭奪日盛金控、東元電機、永大機電、遠東百貨、大華建設、中華票券等公司經營權。
2. 靈活操盤與分散風險
寶佳集團的操作特點在於分批進場、分散風險。他們通常結合複數法人與個人名義,以合資或連動收購名義行動,此舉不僅能分散單一資本風險,更重要的是能保持法規合規性,規避單一實體持股過高必須負擔的資訊揭露與監管壓力。
此次主角「堡新投資」,雖然資本額極低,卻能動用逾20億元巨資購股,且其負責人與寶佳核心企業的高度關聯性,完全符合業界對寶佳集團以「市場派新窗口」進行聯合收購策略的判斷。市場普遍認為,中工旗下龐大的土地、豪宅與都更案等資產價值,正是吸引寶佳集團強勢介入的關鍵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