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三大交易案遭法院判無效 全家便利股權已賣給國泰有可能上演逆轉?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0日判決,針對泰山公司在2022年底處分全家案、泰山公司在2023年以約36億元買進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股權以及增建包裝水廠案等三件董事會決議案均判決無效,可上訴。
老牌食品廠泰山2022年陷入經營權風暴,當時公司派、時任董事長詹景超為了抵禦市場派龍邦集團入主,在2022年底以80.97億元處分全家便利商店4萬3300張股票、持股比例近20%,賣給國泰金蔡家旗下的萬寶開發;另外,在隔年的5月董事會決議通過街口投資案及包裝水廠增建案,金額分別高達36億元與9.27億元。
泰山原公司派處分全家、投資街口兩案,商業法院通通判無效
但隨著龍邦正式入主泰山,鎖定原泰山經營團隊賣全家股權案、購買街口股權等案進行全面盤查,龍邦及其子公司保勝投資公司也前後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提出「確認董事會決議無效」之訴。
龍邦及其子公司保勝投資主張2022年12月詹景超明知已有交易對象、交易條件等,卻刻意隱瞞資訊,未提供充分會議資料,違反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主張決議應屬無效或得撤銷;保勝投資則主張,2023年5月5日的董事會召集程序違反議事辦法,且決議方法違法等請求確認街口投資等案決議無效。
商業法院10日判決泰山處分全家案與街口投資案、增建包裝水廠案的決議皆無效,仍可上訴。泰山表示,將待收獲法院判決後,再研議後續相關法律程序。
商業法院認為,時任董事長詹景超在處分全家案決議之前,已委由寬量國際洽詢潛在買家、價格意向,卻在董事會上面對董事相關詢問,不僅未提供相關評估資料,也刻意營造「現在沒有買家」、「要賣也很難賣」假象,造成參與董事會決策者未能在擁有充分資訊下作成適當的判斷與決策。
泰山追回投資街口款項態度強硬,胡亦嘉:街口是善意第三方
另外,泰山於2023年5月5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通過以36億元投資街口金科40.39%股權以及增建包裝水廠案9.27億元,尤其街口金科這一樁投資案,讓現任的泰山經營團隊(龍邦)相當不認同,除了向商業法院請求確認董事會決議無效之訴外,也向台北地方法院請求返還投資款,在今年5月中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泰山公司勝訴,裁定街口金科必須返還35億9580萬元金,並且按照年息5%計算利息,目前案件正在二審審理中。
商業法院認為,當時續行前次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皆未於7日前通知、也沒有提供會議資料,且審計委員會原召集人在前一日辭職,在尚未互推一人擔任審計委員會主席之前召開審計委員會,為非召集人所召集;最終僅由獨立董事李明輝一人出席、一人逕行表決同意街口投資等案不合法。
一名律師指出,由於街口金科旗下100%的街口支付股權目前已被台北地院民事執行處查封,以目前的氛圍來看,泰山投資街口的款項的確有機會追回,而胡亦嘉也已釋出誠意,會尊重台北地方法院的最後判決。
在商業法院判決泰山投資街口案無效後,街口創辦人胡亦嘉也回應,法律上街口是善意第三方,因此不影響民事訴訟;泰山董事會是否合法,街口無從得知,不應怪罪街口。
全家股權已完成交易,有可能上演逆轉?
至於泰山在2022年底以80.97億元賣掉全家便利商店近20%股權,已由國泰蔡家旗下投資公司萬寶開發接手,既定交易已成,還有可能恢復交易原狀?
一名市場人士認為,由於泰山賣全家持股的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特定,但實際上交易是否能逆轉恐怕有其複雜性,也就是泰山拿回股票、但同時也必須掏出全額,泰山龍邦想要透過法律戰拿回「資產」,可能短期之內很難會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