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警戒 !「6種女性」易成宿主:不痛不代表沒事、早發現存活率超過90%
許多癌症常常在發現時無症狀,像是乳癌早期無感不痛,等到「摸到硬塊」、「腋下有腫塊」時,通常已過早期階段,有醫師分享「全球每年超過240萬名女性新發乳癌,其中近一半來自亞洲」,比例之高不可不慎,也掀起大家對健康議題的關注。
乳癌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達90%」
黃軒醫師透過FB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警示乳癌相關知識,強調「不痛,不代表沒事」,等到摸得到、或腋下出現腫塊時,常常已非最初階段:「早期乳癌若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被發現,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若等到出現轉移,數字就會腰斬」。
「6種女性」易成乳癌宿主
黃軒醫師透露「6種女性」需特別注意身體警訊:
1.「40到54歲的女性」:是乳癌最密集年齡層,此時正值女人身體荷爾蒙「忽冷忽熱」時期:「月經漸亂、睡眠變輕、情緒起伏,體內的雌激素像沒了節拍的樂團,一下太多,一下太少,劇烈波動讓乳腺細胞處不穩定狀態。研究指出,這時期乳房細胞分裂速度快,修復力卻變差,容易出錯」。
2.「雌激素時間拉長的女性」:初潮早、絕經晚,或三十歲後才生第一胎,身體等於多泡雌激素當中幾十年:「研究顯示雌激素暴露時間越長,乳腺細胞越易過度增生」,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四成,建議從35歲起定期做乳房檢查。
3. 家族遺傳基因:母親、姐妹、女兒曾患乳癌,那麼名為「BRCA1/BRCA2 的基因」,可能也在你體內沉睡,這類帶有突變基因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高達七成,也建議需定期篩檢保護健康。
醫揭「6種女性」易成乳癌宿主。圖片來源:pexels
4.「良性病變的女性」:有些乳房小結節或纖維腺瘤,即使是良性但也是身體最溫柔的警告,當醫師建議追蹤時,都需多多留意,別等到「沒時間」再來後悔。
5.「愛喝酒與吃太飽的女性」:酒精活躍雌激素、脂肪製造雌激素,都是乳癌幫兇,研究指出「每週飲酒3次以上、BMI超過28的女性,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六成。
6. 「與放射線擦肩的女性」:曾歷經無數次的放射治療的年輕人,在10年後會慢慢顯現輻射的「後座力」,有病史的人請主動告訴醫師,乳房影像學追蹤需提早開始。
黃軒醫師揭「6種女性」易成乳癌宿主。圖片來源:FB@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黃軒醫師特別選在「十月乳癌警戒月」發布文章,語重心長呼籲定期篩檢能讓乳癌死亡率下降25%~40%,千萬別等到「沒時間」再來後悔:
1. 「30歲後」建議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
2. 「40歲以上」加入乳房X光攝影(mammography)。
7.3. 高危險族群包括「BRCA1/BRCA2 基因突變」、「母親、姐妹或女兒為乳癌患者」、「年輕時曾接受胸部放射線治療(如霍奇金淋巴瘤)」、「明顯乳癌家族史」,可提早搭配MRI篩查。
醫師揭「6種女性」易成乳癌宿主。圖片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
「超加工食品TOP10」為何超傷腎?國民宵夜成第一名!醫揭原因
「頻繁起立」能防心血管疾病? 醫曝「不飆汗5妙招」停經女性輕鬆動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