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一個月研議「電子監控」加害人
[NOWnews今日新聞] 雙北近日皆發生家暴案件,後續更演變成受害者遭殺害,接連兩起案件都聲請了保護令,而外界除了震驚,也開始質疑保護令的實際作用。立委王育敏認為國外已實施電子監控,也有一定成效,衛福部長邱泰源承諾會在一個月內召集相關部會研議。同時立委林淑芬認為,目前緊急要做的是教育社會大眾。
台北市信義區一名夜店公關近日遭前男友埋伏割喉殺害,而日前也發生新北市土城區有男子當街殺害妻子及小姨子;兩起案件都聲請了保護令仍受害,引發社會大眾質疑保護令的實質意義。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6)針對「家庭暴力防治法民事保護令」進行專題報告。國民黨立委王育敏表示,近日一連串悲劇,也顯示有4大不足,包括家暴網絡人員的敏感不足、對加害人的強制力,如法務部羈押也不足、還有加害人的監控性不夠、對受害者的預警機制不足。
王育敏指出,在歐洲地區,如法國、英國等針對施暴者是施以電子監控,且攻擊可有效下降。她認為,這是很好的制度,且若有電子監控,以現在的科技而言,或許可事先預警。
衛福部長邱泰源說,這部分確實值得研議,因為要保護得密不透風、無懈可擊;且電子監控需要考慮安全、隱私及技術等面向,一個月內會再與司法院、法務部及內政部等研商開會。
不過,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詢時提到,現有的人力,包括警政、法務部等若都不足以因應,就需要修法,可是修法曠日廢時。
林淑芬直指,電子監控講起來很簡單,但實際落實並不容易,當加害者前往被害者的公司時,該如何因應?或是有小孩的狀態又該如何處理?她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不到的還很多,而受害者的社會經驗卻不一定可足夠因應。
林淑芬提到,現在要緊急做的是教育社會大眾,不是一拿到保護令就當作護身符,一旦弄不好就可能是「催命符」;當拿到保護令就是最危險的時候,應該教育社會如何防範,如果一昧的認為保護令是萬能的,事情就大條了。
另外,民進黨立委黃捷指出,家庭暴力資料庫的提供若不完整,該如何讓第一線判定羈押與否。警政署副署長廖美鈴說,目前整個防治網絡是共用婦幼案件資料庫的,僅家防官有權限查閱,若放寬可能會有不當查詢,但未來可能研擬家防官整理記錄,提供地檢署,預計8月15日由衛福部召開會議。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請主動撥113,透過專業社工員處理,救援受虐者脫離危機。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