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融匯東西 美學當代 美國LA藝術家聯展與臺美藝術家對話 大岡藝術空間藝術饗宴熱鬧登場

大媒體

更新於 09月15日12:45 • 發布於 09月15日01:38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夏秋之交,秋老虎的暑氣逼人,讓遠道而來的賓客感受確實不一樣。一場來自美國洛杉磯的年輕藝術家與臺灣知名學者背景的書畫家們,在大岡藝術空間的策畫主辦下,舉行一檔別開生面的作品展覽「NEW LA 美國當代藝術家聯展」,更藉由展覽的開幕熱潮,安排了一場「臺美藝術家對談」活動,兩地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聊不完的藝術話題,在展場所呈現多元豐富的當代複合媒材作品中,流露出細膩可見東方結構的豐沛元素,讓這樣的展覽風潮與氣息在展場四處散溢,帶給觀者新的眼界與深摯的體悟。熱鬧且難得的交流場面,兩地藝術創作者盡情發抒己見,從觀察、體會到感動,一場藝術饗宴的登場,述說著自我的學習與創作經驗,使這樣型態的交流展極具意義,話題不斷。

▲大岡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春茂教授(右一),以活動策畫主辦方立場在開幕式上致詞時表達對美國參展藝術家來台的歡迎,對臺美藝術家交流與對話給予正面支持。(記者 詹佳綺/攝)

知名書法家也是大岡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施春茂教授,特別以主辦方的立場出席13日的展覽開幕式,他致詞時表示,對來自美國LA的四位當代藝術家的到來及作品的展出表達歡迎之意,從國際駐村的來台藝術之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這幾位藝術家都對東方乃至臺灣文化有充份的認識與好感,自然也反應在他們的藝術創作的作品上,這種兼容東西與文化交融的創作,更能看出當代藝術所展現的發展軌跡,提供給在藝術領域有所發揮與依憑的藝術創作者一個新的導引,也從這次來自美國的當代藝術家所展出的作品中看見一種東西融合的特質與優勢,開啟未來藝術發展的轉型契機。

▲身兼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的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游文玫(左)特別出席聯展開幕式,並向參展藝術家表達道賀與讚譽。右一為知名書法家暨大岡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施春茂教授。(記者 詹佳綺/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暨美術學院院長莊連東(中),說明這次美國L.A藝術家在臺聯展的重要意義,對臺馬藝術交流起了正面的作用。(記者 詹佳綺/攝)

在這次「NEW LA 美國LA當代藝術家聯展」,總共有5位參展藝術家參與了這次難得的展出,他們是納森•凱特賴特NATHAN CARTWRIGHT、約瑟夫•科瓦爾奇克JOSEPH KOWALCZYK、麥可•特納MICHAEL TURNER、奧莉維亞•奧布雷希特OLIVIA OBRECHT及陳淑君GINGER CHEN,其中MICHAEL因事未能來台,故有四位LA藝術家參與這次聯展。他們在這次來台的展覽中,共同呈現出一場跨越地域與文化的交流,並在13日的開幕式當天舉行一場「臺美藝術家對談」,也讓與會的臺美兩地的藝文界人士、藝術創作者與民眾,得以近距離聆聽創作者的思維脈絡與創作心境,深刻體驗出藝術在時代背景下所展現的多元面貌。

▲來自美國洛杉磯的藝術家納森•凱特賴特,是畫廊負責人也是策展人,以複合媒材的創作媒介呈現當代藝術風潮而受到市場關注。(記者 詹佳綺/攝)

納森•凱特賴特Nathan Cartwright是一位來自美國洛杉磯的複合媒材藝術家,同時也是蜂巢畫廊與工作室的創辦人與策展人。他的作品曾於國際展出,同時以策劃遍佈美國的大型藝術節展覽而聞名,目前並積極在洛杉磯市中心Artwalklealery Row 藝術區舉辦充滿活力的藝術活動。Nathan Cartwrlght的藝術創作理念主要是一套個人神話體系,並探討真實生活的重要性。他保持開放心態以及推崇多元創作的價值。維持繪畫主題的生動與聚焦,他也身體力行的在服飾與配件上獨具創新,自成一格,他也強調藝術是共同的語言,透過創作表達情感,為了來台展出,他特別製作易於攜帶的新作品,用複合媒材與找尋適合的原料素材創作,讓作品充滿當代的潮流與走向,讓觀者眼界大開。

▲奧莉維亞•奧布雷希特的創作以視覺敘事為核心,作品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遊走,這次展出以黑白對比色系為主軸,隱含著東方元素的流動,極具個人風格。(記者 詹佳綺/攝)

奧莉維亞•奧布雷希特OLIVIA OBRECHT是一名插畫家及刺青師,她曾在2016年獲頒「純藝術繪畫卓越獎」,她以大膽的黑白構圖與細緻的筆觸創作手法著稱,主要使用鋼筆與墨水為表現工具,作品範圍涵蓋女性肖像,並由圖案與有機形態做為架構。 常常表達內在思緒、變化與個人成長,以及以自然為主題的花卉、 蟲鳥、蘑菇與風景為主。她的作品在主題周圍帶有似光環般的點狀圓圈,這是她在創作過程中所發展出的視覺語言, 用以表現能量與人的內在精神。奧莉維亞的創作涵蓋多種載體,從優雅的日本色紙板,到天然木材的横切面,使木紋成為構圖的一部分 ,以及具有強烈對比效果的黑底白色畫板。她的圖像靈感來自新藝術運動的有機流動感,裝飾藝術的幾何精準度以及日本傳統圖案與風景,在美術與刺青創作中結合了細膩與大膽的線條表現,頗具特色。

▲來自美國舊金山灣區的雕塑家約瑟夫•柯瓦爾奇克,作品在東西融合的巧妙蘊化下,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構圖。(記者 詹佳綺/攝)

約瑟夫·科瓦爾奇克Joseph Kowalczyk,是一位屢獲殊榮的雕塑家兼畫家,自2006年獲得加州藝術學院陶瓷與插畫學士學位以來,一直積極在灣區從事藝術創作。他的作品被私人和公共機構收藏,例如加州波莫納的美國陶瓷藝術博物館、台灣台北的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及加州戴維斯的約翰·納蘇拉斯收藏館。除了自己藝術工作室實踐與個人畫廊(FM Oakland) 開展,喬還在索諾瑪州立大學教授陶瓷藝術。他經營自己的窯爐修復公司,為北加州各地的藝術家提供窯爐修復和協助服務。

▲擁有工業與平面設計背景的華裔美籍藝術家陳淑君,以陶藝為主要創作媒材,藉由手工藝術而連結人們與故事的豐富性,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記者 詹佳綺/攝)

陳淑君GINGER CHEN是一位擁有工業設計與平面設計背景的藝術家,出生於臺灣旅美20多年,長期以來熱愛以角色為主軸的敘事創作形式。她收藏各類型玩具超過二十年,她從那些富有表情、令人喜愛的角色所蘊含的魅力與故事中,汲取靈感感,讓創作帶來熱情,充滿喜感。目前,陳淑君以陶藝作為主要創作媒材,並將自己富有想像力的角色化為 實體,並注入個性與奇趣與喜悅,透過她的作品,希望 喚起觀者者懷舊與驚奇感,藉由手工藝術連結人們與故事魔法之間的情感。用說故事的角度來定義作品,從早期的藝術品收藏者到創作藝術家,她走入藝術的寬廣天地,讓作品可發揮性擲地有聲。

▲Michael Turner 的展出作品,充滿海洋的意象,他擅長運用複合媒材創作,呈現風格鮮明的構圖,讓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記者 詹佳綺/攝)

這次未能來台藝術駐村,但也展出一幅作品的Michael Turner,他是一位充滿創造力與實驗精神的美國職業藝術家。早年他擅長運用回收材料創作現代雕塑,作品領域亦涵蓋電影道具、 景觀設計及家具設計。 Michael的藝術風格大膽鮮明,作品中經常出現強烈的色彩、 獨特的圖騰質感,以及浮雕式的繪畫與雕塑,逐步形成了 高度辨識的藝術語言。他積極參與美國各大城市的畫廊展覽、 藝術節與藝術博覽會,其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且難以忘懷。 現居佛羅里達州,有自己的藝術工作室,持續在創作中探索自我,不斷挑戰媒材與形式,展現他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參加臺馬藝術家對話講座的國外藝術家們,開心的與臺灣藝術家進行交流,於展場左起法國藝術家HUGO、美國LA藝術家陳淑君、奧莉維亞•奧布雷希特、約瑟夫•柯瓦爾奇克及納森•凱特賴特等。(記者 詹佳綺/攝)

開幕式上邀請到多位具有藝術家背景的知名學者到場致詞,並介紹了四位來自美國的當代藝術家與大家見面,其中來台10年的藝術學習與創作的法國藝術創作者HUGO與臺灣膠彩及水墨畫藝術家周明翰,也加入開幕分享創作感想的陣容。主辦方大岡藝術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春茂教授並在致詞中期許臺美藝術家能藉此難得的展出活動中做深廣度交流,也能邀請到多位曾經在美國留學與創作經驗的學院派教授到場分享,也是難得的一次藝術盛會。身兼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的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游文玫,特別到場向遠道而來的美國參展藝術家們道賀,並肯定與讚賞大岡藝術空間的策畫與主辦此活動的盛情與創意,讓此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備受矚目與期待。

▲臺灣知名藝術家也是教育界的藝術科系學者施春茂教授(左起)、莊連東教授、李宗仁教授與何堯智教授等,分別從在美國留學創作的經驗,說明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記者 詹佳綺/攝)

開幕式後的臺美藝術家對談,則由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暨師大美術學院院長莊連東教授擔任主持人,與會對談的具創作藝術家背景的教授則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暨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的李宗仁教授、臺藝大書畫藝術系教授何堯智等,對談主題大綱計有跨文化的藝術交流、藝術創作的核心理念與藝術創作的方法與挑戰等。3位臺灣具藝術家背景的學者,4位美國LA的當代年輕藝術家,以及多位在地藝術家,則分別在此藝術對談的主題中發表了他們對藝術跨域及多元文化的觀察與感想,也從這次展覽中的作品中,一窺當下的當代藝術發展風潮,與見諸未來在國際藝術動線發展的思維中所蘊涵的文化價值,臺美藝術家在對談主題中都提出了他們的觀點,並加入了現場多位在地藝術工作者的觀察與對應,場面可謂相當熱烈。

▲大岡藝術空間策展人也是藝術家的唐孟秋(左三)對談主持人莊連東教授(左二)與美國藝術家們進行議題討論,期以帶給與會者創新觀點。(記者 詹佳綺/攝)

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莊連東教授表示,在美國研究與創作的經驗與觀察中,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匯聚的社會,公民意識成熟,包容性強,來自國際的藝術工作者都帶來原創文化與融合在地的作法,讓藝術性更為可觀,在新的文化藉由藝術產製重現時,會凝聚出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美國尊重各國多元文化發展的同時,讓跨國、跨域、跨文化的趨勢走向更加明顯,這種重要的精神與文化表象,也讓交流的藝術趨向於多元與多面向,有助於藝術質量的提昇,國際觀與視野更將正向寬廣。李宗仁教授則以94至95年在美國念書與創作的經驗,說明了以東方素材做為創作基礎而展現出的藝術優勢,以及在跨域合作與交流的藝術性更屬必要與重要。

▲臺美藝術家對談交流活動,吸引了兩地藝術界人士與民眾的踴躍參加,場面顯得相當熱烈。(記者 詹佳綺/攝)

何堯智教授則指出,在跨文化與跨領域的創作交流中,以東方水墨或素材為基礎的藝術表現手法,仍具有聚焦的效益,他以在全球37個城市所收集的報紙中去觀察在不同語言型態所展現的意義,當藝術介入空間環境之後,要用何種形式去理解要用何種形式去表現出東方意涵,並在線條與介面中去呈現語言與跨文化的特質,進而取得共鳴是相當重要的。李宗仁教授也強調在東西方文化融合與藝術交流過程中,技法、工具與媒材的使用合宜,至關重要,影響深遠。

▲聯展開幕式前藝文界人士與各界貴賓踴躍出席並對來自美國的參展藝術家作品,給與正面評價與期待的心情。(記者 詹佳綺/攝)

「NEW LA美國當代藝術家交流展」自即日起於大岡藝術空間展出至21日止,主辦單位並於9月19日起一連三天舉行藝術創作工作坊,邀請美國LA三位參展的當代藝術家奧莉維亞•奧布雷希特、納森•凱特賴特及約瑟夫•科瓦爾希特等主持工作坊,臺灣的新銳藝術家也將在未來活動中出席表達他們的創作經驗與觀點,他們是金祺龍老師、周明翰老師、林映汝老師與墨雨果老師,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出席美國LA藝術家聯展與對談活動的臺美藝術家,以及臺灣知名藝術學者,在開幕式活動接束後開心舉行大合照,以見證此次難得的展覽交流事件。(記者 詹佳綺/攝)

此活動是大岡藝術空間所策畫主辦的美國LA藝術家之國際藝術交流、大岡國際駐村計畫與美國當代藝術展演活動,而大岡藝術空間長期致力於國際藝術交流與推廣,積極引介國際優秀藝術家與其獨特創作,讓臺灣觀眾有機會接觸多元文化與世界藝術的最新風貌。為促進更深層次的文化對話與交流,大岡藝術空間特別設立「大岡國際藝術交流駐村計畫」,提供國外藝術家舒適的創作居所與專業展演平臺,讓藝術家能以最完整的創作狀態,將作品呈現給臺灣觀眾。這種國際性跨文化的藝術對話,不僅豐富了臺灣當代藝術的多元性,也提升了觀眾的國際視野與文化包容力,為臺灣藝術圈注入新的靈感與活力。

▲開幕式後的交流聯誼時刻,臺美兩地藝術家與出席活動來賓進行藝術話題的討論,場面相當熱烈。(記者 詹佳綺/攝)

相關連結:深耕傳統 創新格局 大岡藝術空間以10位參展藝術家在臺中藝博會大放異彩 成為展期關注焦點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甜根子草花海X純白大橋!近距離花景5大美拍角度推薦

景點家
02

「2025桃園萬聖城」即將10底登場 邀您在「魔蛛古堡」冒險、尋寶!

旅遊經
03

日本免治馬桶一試成主顧?讓人大吃一驚的日本廁所二三事

LIVE JAPAN
04

年吸623萬遊客 台灣1景區超夯

NOWNEWS今日新聞
05

2025年度「日本夜景遺產」新出爐!夜景達人再選8處景點

旅奇傳媒
06

絕美八泉峽!山西太行山秘境,纜車、遊船、峽谷一次攻略!

野旅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