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茵:精簡流程縮短公院輪候時間 加強建立員工敢言文化
醫管局新任行政總裁李夏茵表示,會精簡各項流程,縮短公立醫院和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會加強在員工之間建立「敢言文化」,鼓勵他們說出醫療程序的失誤,提升病人安全。李夏茵又形容,要挽留資深員工,加人工可能是最無效的方法,反而要提供更多資源及機會,讓他們實踐理想。
冀從病人角度制訂政策 精簡流程縮輪候時間
李夏茵上任5日後與傳媒茶聚,指她有患病及擔當照顧者的經驗,體會到公營醫療服務的不足。她舉例,自己曾在被運送至手術室途中,因負責推病床的護士轉彎時過急,導致她嚴重頭暈,指該名護士可能未曾躺在病床上,未必明白病人感受。她又說,曾陪母親到診所看病,實際診症時間只需10多分鐘,但最終卻花了半日,形容過程既漫長、又令人緊張。
李夏茵表示,醫療服務主角是病人及家屬,理應按他們的需求制訂政策,未來會加強聆聽病人意見,縮短輪候時間;亦會改善專科門診排期系統,騰出更多診症配額,同時調整接收新症及看舊症的專科醫生比例。她引述研究數據指,若每名專科醫生每日看多0.5個新症,病人將有望毋須再輪候排期;又指醫生接收新症後,病人平均需複診3次,因此亦要研究讓病情穩定的患者,轉向接受基層醫療服務。
鼓勵員工直接表達意見 期望毋須出現吹哨者
近年接連出現醫療事故,李夏茵認為,要在員工之間建立「敢言文化」,鼓勵他們勇於說出醫療程序的失誤,才能提升病人安全。「你自己衰了,都不想旁邊的同事繼續衰。(說出)事故不是為了指指點點,理念不應該是這樣。是要負責任,但不需要大家千夫所指責罵。沒有人是為了出現醫療事故而上班,沒有人故意做這件事,但發生事故,可能是他們平時手勢不正確,這些事應該要反映出來,以糾正。」
李夏茵又期望為員工創造安全環境,讓他們放心表達意見,形容最理想的情況是連吹哨者都不需要出現。「我們當然要有理性討論,而我希望最理想情況,是同事不但不害怕說話,亦不需要有吹哨者。他很舒服地、覺得事件不妥,就直接說出來,不需要害怕告訴別人。」
加人工可能是挽留人手最無效的方法
至於醫護流失情況,李夏茵透露,中層員工流失率最高,形容「有錢不等同有溫度」,要挽留資深醫護,加人工可能最無效的方法。她又比喻指「嫁有錢人不一定會幸福快樂」,強調關鍵是向資深員工提供更多機會及資源,讓他們實踐理想。
「與其加他人工,但他覺得自己沒達初心,沒圓滿理想,其實他都不會留下。一些稍為高級的同事,會有一些想法、理想,想在體制內做一些事、改變一些事,如果能提供多些機會,更改政策和服務模式,令他們的理想得以實踐,相信是留著員工很重要的方法。」
作為醫管局首名女性行政總裁,李夏茵相信,自己比男性更懂表達對同事的關顧;又形容自己是「很喜歡看數據的人」,一定會以數據為基礎,一旦在制訂政策方向時,遇上辦不到的事,會透過數據告知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