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撞正流感高峰 雙疫中招重症風險倍增
近期除了基孔肯孔熱殺入香港,本地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個案亦不斷上升!衞生署數據顯示,近期本港的RSV感染數字不斷上升,自6月初的55宗急升逾3倍至上月底的178宗,而流感活躍程度最近亦連升兩周。有研究顯示,感染RSV後,感染流感的機率可增加逾2倍,同時感染此兩種病,出現重症的風險亦會高出逾1倍。有醫生就預計,近期的RSV個案會繼續上升至9月,未來更有機會與流感高峰重疊,增加「雙病毒感染」的機會,提醒市民,尤其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提高警覺。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今年第23周(6月1月至7日),已化驗的8,000多個樣本中,有55個樣本帶有RSV病毒,及後病例一直增加,到第30周(7月20日至26日)已升至178個。同時,中心的流感監測數據亦指出,雖本地目前仍未踏入流感季節,但流感的活躍程度就連續兩周上升,其中第30周內就有8症成人流感重症,當中3人死亡。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吳健聰引述去年的數據,推斷現時的RSV上升趨勢會延續至9月,有機會與7月至8月的夏季流感高峰重疊。他續指,RSV具有高傳染性,主要經由接觸患者的分泌物、飛沫等傳播。一般而言,感染RSV後,初期病徵與流感相似,例如發燒、流鼻水、肌肉病等,不過現時流感有藥可醫,而RSV則尚未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且其死亡率會稍高。對於60歲以上人士、50至59歲的長期病患者,以及院舍人士等高危一族,病情有機會更快惡化,可能會出現氣管炎、肺炎,甚至肺部衰竭、心肌炎等等。
數據顯示,近九成RSV住院患者為長期病患者,本地的65歲或以上人士,感染RSV的死亡率更超過兩成。吳就指出,幼童感染RSV後需要入院的數字較高,但死亡個案較為少見,但由於不少長者本身已有其他長期病,故感染RSV而入院的死亡率會較高,甚至比其他年齡層高逾100倍。另外,他亦提到,就算感染RSV後亦未必能產生免疫作用,曾有高齡病人幾乎「每年中一次」。
要預防RSV,吳健聰建議,保持個人衞生、經常洗手、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可考慮戴上口罩,並避免與有病徵的人接觸等。此外,吳亦指出,60歲以上的長者,可考慮與醫生商討接種RSV疫苗,以預防重症。而政府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於今年1月就發表一份暫擬共識,建議長者,尤是75歲及以上或院舍人士,可考慮徵詢醫生意見,接種RSV疫苗作個人保護。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