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具高溫暴曬釋致癌物 專家教3招分辨毒拖鞋
開學在即,學生要準備換新皮鞋上學,不過挑選鞋子要小心。消委會近日測試28款小學生鞋樣本,其中13款檢出有害物質,包括致癌物質六價鉻、芳香胺、甲醛,以及具有生殖毒性的塑化劑,其中一款鞋檢出的塑化劑含量更超標近86倍,《東呼即應》訪問專家教授選購小貼士。有醫生提醒,接觸含過多六價鉻的皮鞋等皮具,會出現皮膚炎、過敏、疼痛甚至潰爛;過量塑化劑會影響生殖功能,而穿襪可阻隔有害物。有專家指皮革原材料在高溫或長期暴曬下會產生六價鉻,生產商於膠鞋中添加塑化劑,以增加柔軟度和彈性,可透過刺鼻氣味、過於柔軟及鞋底「出油」3種方法分辨塑化劑超標的毒鞋。
家庭醫生龔敬樂指出,如果皮鞋、皮具含有過多六價鉻會直接影響皮膚,導致皮膚炎,有過敏的迹象,會發炎疼痛,甚至導致潰爛。至於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對身體的影響,如果是表面皮膚吸收,會出現紅腫、過敏、發炎;但如果大量吸收到人體中,有機會影響生殖功能。他舉例指有動物的研究發現,雌性老鼠的卵子數量和功能會減少,雄性老鼠會減少精子數量,如果人類塑化劑過量,亦會影響生殖功能。另外,穿襪子是從一個物理隔絕方式間接阻隔,可以減少對皮膚影響。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講師吳詩穎博士則指,鉻是一個很常見的元素,自然環境中鉻是以三價鉻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例如存放皮革原材料在高溫環境下,或者長期暴曬受到紫外線照射,都會令三價鉻氧化成為六價鉻,六價鉻則是已知的致癌物,如果長期接觸,有機會刺激呼吸系統、誘發哮喘,更加會使基因改變和細胞突變,從而增加罹患肺癌或鼻竇癌的風險。另外塑膠鞋中最常見的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有機化合物,主要目的是添加到比較硬的塑膠中,令後續的產品有更高的柔軟度和彈性。
吳續指,一般可用3種方法推斷塑化劑是否超標,第一個方法是靠氣味,塑化劑合成之後或有甲醛殘留,都會有較刺鼻的氣味,如果市民遠距離都能聞到,該鞋製品就有機會塑化劑超標;第二則是測試其軟硬度,因為鞋加了過量的塑化劑鞋底是會過分柔軟;另外則可參考其外觀,如果加了過量的塑化劑,塑膠鞋長時間存放在室溫環境後會令這些塑化劑遷移到鞋底表面,就能看到鞋底表面一層油膜。吳建議市民在實體店買鞋,能聞到、摸到軟硬度,網購則無法從實體感和嗅覺識別。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