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摯友】3歲女童用童言童語形容摯友感動百萬人 媽媽聽完頓悟:原來孩子最懂什麼是愛
在不少父母眼中,三歲的孩子或許還不太懂得什麼是「友情」,但美國一名媽媽近日卻因為女兒的一段童言童語而深受感動,更讓無數成年人重新思考友情的本質——原來,孩子最純真的話語,反而說出了最深刻的道理。
Photo from MamiDaily
3歲孩子的友情啟蒙課
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的46歲紀錄片導演Katy-Robin Garton,一天騎單車帶著3歲的女兒Emi外出。途中,Emi忽然提起想約好朋友Frankie一起玩。當媽媽隨口問了一句:「你為什麼這麼喜歡Frankie?」沒想到女兒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她心頭一震。
Emi一邊說話一邊笑著描述:「當我很害怕的時候,我會跑去找Frankie,雖然我還在哭,但她會笑,然後我也笑了,接著我們就一起越來越開心。」這句話純真卻富有情感層次,最後她用一句「她是我全世界最好的朋友」為這段話作結,令人動容。
Photo from IG @katyrobinbird
媽媽聽完紅了眼眶
Garton把這段溫馨對話拍下並上傳到社交平台,短短影片迅速爆紅,吸引超過730萬人次觀看。她坦言,女兒的話語看似簡單,卻讓她頓悟:「健康的關係,是在你難過時讓你感受到愛,在你快樂時一起慶祝,只因為對方的存在就讓你感到幸福,而你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對方。」
她形容當時的心情「就像心臟被輕輕擠了一下那樣酸甜」,並說:「孩子們總有一種力量,能提醒我們那些最重要的事。我想,不只是我一個人需要這番話,很多成年人都需要。」
Photo from IG @katyrobinbird
孩子一番話觸動無數成年人的心
影片中,Emi的言語自然流露,沒有被教導的痕跡,卻道出真正的陪伴與共情。正因如此,這段影片也喚起了許多成年人對友情的反思。有網民留言:「她的話讓我馬上想到自己的閨蜜」、「把影片傳給了我43歲的好朋友,因為這個3歲小女孩完美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我們都希望朋友在我們不在場的時候,能像Emi講Frankie一樣說我們吧」。
事實上,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年的調查,在擁有至少一位密友的成年人中,72%表示對這段友情非常滿意,其中年長者的滿意度更高。研究指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情緒穩定與心理健康,而這種對「關係質素」的感知,其實從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發展。
Photo from MamiDaily
孩子細膩的情感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3至5歲的孩子雖然仍處於自我中心的思維階段,但已逐漸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緒,也能辨別出誰讓自己快樂、誰能在難過時給予支持。Emi的例子正好證明:孩子的情感觸覺,比我們以為的還要細膩。
對媽媽而言,這段母女對話不只是一次日常分享,而是一場深刻的情感交流。而對數百萬網民來說,Emi一句「她會笑,然後我也笑了,我們就變得越來越好了」,不只是對朋友的描述,更是一份溫柔、純淨的提醒——友情,原來就是這麼簡單。
在孩子的世界裡,沒有複雜的計算與比較,有的只是「她讓我不再害怕,所以我想一直和她在一起」。或許,我們也可以學著用這樣的眼光,看待身邊那些默默支持我們的人。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閲讀:
【BB改名】兒子超可愛名字取自爸媽暱稱 母遭網暴堅稱「名字無法定義他」結局溫馨
延伸閲讀:
【孩子工人】常被6歲仔命令 媽媽慘變工人感崩潰 網民教「堅持底線法」超有用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