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爆點/Netflix新戀綜節目《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愛的初體驗,一場關於愛情的社會實驗課
在戀愛實境節目遍地開花、情慾與情節口味越來越重的韓國綜藝生態裡,Netflix新上架的《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這不是越夜越美麗的野外求生戀愛競技,也不是豪宅裡,各種嫉妒與曖昧流動的2.0版《換乘戀愛》,《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返璞歸真,是一個以「母胎單身者」為主角,聚集這些從未談過戀愛的男女們,開啟戀愛啟蒙的節目。是節目,但它或許又更像是一場社會學實驗:將不擅表達自己,更別說表達愛意的年輕人們齊聚在充滿設定的空間,觀察他們如何學會「愛人」與「被愛」,節目不讓人一上場就戀愛,而是讓他們第一次試著去理解,什麼是「戀愛」。
母胎單身不只是身份認同,更是一種精神性的集體焦慮。「母胎單身」這個詞來自韓國,代表的不只是個人戀愛經驗的空白,更是一種社會性標籤,它代表青春的缺席,甚至有時被貼上社交笨拙、性格缺陷或不夠吸引人的刻板印象。在社會通常傾向歌頌成功者的風氣裡,製作團隊抓住了這股潛藏在青年世代中,為數不少的情感斷層,也試圖打破戀愛實境節目的公式,將鏡頭轉向那些還沒啟程就已經退卻的靈魂,並給他們一個機會,去直面自己的不安與渴望。
這是一場關於「學會談戀愛」的真人實驗,更是一場令人爆笑、尷尬卻又暖心的社會觀察劇場。這群沒有戀愛經驗,年齡在20到30出頭的素人男女一起參與9天的合宿生活,在觀眾看慣了《單身即地獄》的濃妝豔抹、《換乘戀愛》的曖昧交纏後,一群完全沒有愛情經驗的普通人,反倒成了最有真實感的存在。
節目團隊在前製過程中下足功夫,參賽者都經過了很多輪的嚴格篩選,交叉驗證他們「母胎單身」的真實性。而另一個吸引人的部分,則是由徐仁國、姜漢娜、李恩智與歌手Car, the Garden四位明星卡司組成的主持群,節目賦予了他們「曖昧創客團隊」的稱號。主持人們這次不只是坐在觀察室中看著影片評論,而是突破次元壁,真正走進參與者的生活,在他們出發進入合宿生活之前,先成為參賽者的引導者與陪伴者。
創客們除了分別成為參加者們的心靈導師,與他們一對一面談之外,也會親自指導參賽者如何提升外在形象、改變造型、訓練他們的眼神、語言與肢體表達方式。從外貌到心理狀態諮詢,從自信心到優化人際互動課程,讓主持人及參賽者都更有參與感,這不只是娛樂節目設計的環節,更加入了獨特的陪伴式「人生支援」。
在實境節目的口味越來越重的今天,《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很像在邀請已經習慣吃麻辣鍋大辣的觀眾來一桌清粥小菜。這些人的戀愛之路從沒開啟過,是最珍貴的「初心者們」,而我們就跟著主持群,一起參與這些成員的笨拙、手足無措,還有每一個學步、突破和冒險,第一次鼓起勇氣,主動坐在喜歡的人身邊,學會回應而不是轉頭逃跑,這些在其他戀愛節目裡可能會被刷掉的人,可能會被剪掉的片段,在《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裡卻被保留下來,成為最有溫度的真實感來源。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走的是慢綜藝節奏,製作團隊並沒有將這些戀愛菜鳥逼得太緊,練習談戀愛從來都沒有流暢的劇本,而更像是不斷試錯的過程。成員的互動無論男女,都充滿了大量令人尷尬癌發作的「社交事故」,包含說錯話、冷場、理解錯誤、想太多或想太少的善意,甚至只是用錯詞,就讓原本有些曖昧的氛圍瞬間結冰。這些時刻令人忍不住笑出來,但不是恥笑,而是讓人不禁回想起自己青春期裡,同樣也出現過那些荒腔走板的表白、會錯意與後悔。
《單身即地獄》以大尺度追求視覺張力與荷爾蒙的衝突,而《換乘戀愛》端出的是新舊戀情交織情緒未爆彈,幼幼班學走路的《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讓我們看見初學者的戀愛恐懼,它的重點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每一個曾經膽怯的你我,或者,也正在膽怯,邁不開第一步的人們。在到處都是浪漫劇,戀愛經驗被過度合理化的年代,它提醒了一件事,戀愛不是與生俱來的生存能力,而是一門練習。
那些練習時的挫敗、跌倒、犯糗和丟臉的時刻,才是人生裡最值得記住的片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就像一位懂事的長輩,拍拍你的肩膀,說著:「沒事的,我們都這樣過。」看到一個原本不敢抬頭直視異性的人,在某個平凡的午後鼓起勇氣,說出:「我也想試試看。」這樣的瞬間,遠比配對成功來得動人。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Netflix熱播中。
自介:
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