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籲將獨居長者加入資料庫 予長者一併申請護老者及長者生活津貼
有議員舉辦施政報告論壇。有與會人士表示,本港長者自殺率達4成,期望政府給予更多支援。有獨居長者提及,過去2宗長者去世後化為白骨方被發現的事件,期望當局將他們加入資料庫,有關注近期有服務單位詐騙政府社區券資金。該議員認為,當局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想減開支看似公平但不公道,會將與會人士意見加入建議書,期望當局考慮。
明愛長者聯會主席馬李佩貞表示,本港長者自殺率達4成,期望政府給予更多支援,例如讓關愛隊照顧他們。她又期望當局延長日間護理服務服務時間至晚上八時,同時在轉換計劃是提供無縫安排,免於現時取消計劃才能申請新計劃。她又指出,現時護老者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只能二選一,期望當局放寬讓相關受影響長者可以一併申請兩個計劃,又要求增加相關金額金額。醫療券方面,她關注為何長者醫療券不能再政府機構使用,認為既然都是政府資源應該通用。
有姓馮的獨居長者表示,最近有2宗長者化為白骨方被發現的事件,表示獨居長者不懂自己找社工,期望當局將他們加入資料庫。她又提及近期有服務單位詐騙政府社區券資金,期望當局嚴格把關審查,相關機構成為服務供應商的資格。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張楚瑜表示,當局應擴闊護老者名單,識別更多有照顧者需要。她指出照顧者的需求時有偶發性,例如臨時覆診看醫生,建議當局培養長者版社區保母照顧相關人士。她又指現時政策要有當事人主動申請,期望政府將相關申請表格電子化,節省行政費之餘亦可以減省相關族群的時間。
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商靚指,本港「多元共融」的教育不夠系統化,即使是大專教育的價值觀也不夠。她又指,現時不少相關培訓的人主要用家是企業高層及人事部門,應覆蓋至所有市民。她又認為,現時本港的共融態度處於「同情心」的角度,導致殘疾人士未能真正展現才能,要摒棄「悲情訴求」。她認為應該從小學開始增加相關教育,當局亦要協調不同持份者並統整現時碎片化的政策。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表示,殘疾人士失業率高、薪金低,又批評政府未能做好榜樣,聘請殘疾比率減少至1.4%。他指政府削減福利開支,認為當局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想減開支看似公平但不公道,又指出政府要有中長期計劃。他說會將與會人士意見加入建議書,期望當局考慮。
亦園村代表麥爵閎表示,政府收地時會有800至1000隻狗隻比人道毀滅,擔心會產生大量「大量垃圾」。他期望當局增加資源讓漁護署派員講解轉介服務,放寬房協專用安置屋邨不容許寵物入住的限制,放寬陪伴犬政策。他說現時不少狗場及非政府組織已經或接近飽和,期望當局新的收容所可收養相關地方的動物,並給予探望權。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