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拔陞:醫管局人手及資源已大有改善 改革收費以精準服務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將在月底離任。高拔陞表示,過去幾年醫管局的人手及資源已大有改善,其中本地醫生的流失率跌至約4%,形容數字健康,現時亦有300多名來自不同地區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局內工作;而醫管局節流的工作已節省約10億元,政府在經濟環境不明下對局方的撥款每年都有上升,認為醫管局的情況有曙光、越來越好。
他表示,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並不是為節流,而是精準資助貧窮、急病、以及危重病人,節省的資源會重投公營醫療系統,改革亦希望減少藥物及資源浪費,重申本港的醫療制度下,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服務。
高拔陞又指,過去兩年醫管局進行大量工作,推行「病人為本」服務,透過「HA Go」應用程式,病人求診過程已經可以全電子化,醫護亦加強與病人溝通,病人候診或入院時食物選擇有增加,醫院亦會為入院病人提供手機充電設施,現時病人讚賞數字大幅提升,投訴數字亦有減少。
高拔陞:疫情為本港帶來機遇 包括推動中西醫協作
高拔陞任內經歷新冠疫情。他在本台節目表示,本港在經歷沙士後應對疫情有優勢,準備方面不會比其他人差。他形容應對新冠疫情時猶如「打仗」,當時他希望做更多工作,例如為員工提供足夠的保護裝備及物資,令同事感到管理層並不「離地」,團隊可以「一條心」應對,而港人應對疫情都很有經驗及很團結。
高拔陞又表示,本港經歷新冠疫情後有不少機遇,指自己當年都曾對香港與內地援港團隊的合作有憂慮,但來港的內地專家都是精英,有很多經驗,醫管局亦提早發放臨床系統的資料,最終雙方合作得很好,疫情後亦推動大灣區人才交流計劃。他又指,疫情後局方亦更廣泛推動中西醫協作,指市民對中醫接受程度高,中醫處理部分病症的水平高,舉例指以中西醫協作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對病人有大幫助。
高拔陞指,本港作為成熟地區,會出現更多人口老化及慢性病等問題,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和挑戰持續,因此醫療改革會不斷因應時代需求發展。他又指,明白推動醫療收費改革後,市民亦難以改變求醫習慣,本港會重點發展基層醫療,改變市民求診習慣。
高拔陞:以科技減少人手出錯
另外,高拔陞又表示,公立醫院系統檢討委員會的報告反映本港醫療系統進步,醫療事故數字亦不高。他說,醫療事故一次都不想發生,但醫管局每日照顧數以萬計病人,難免有風險,局方會努力以科技減少人手出錯,亦會努力改善安全文化。
對於局方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高拔陞認為,對醫護人員既是壓力,亦會帶來動力,不少員工都歡迎措施。他又指,不會低估本地及非本地培訓醫生融合的難度,但不少非本地醫生都是香港人,現時大家都樂意配合。
高拔陞指,醫療工作責任很大,亦需長時間培訓,鼓勵更多人投身醫護行業,指推動更好的醫療服務,為市民服務很有滿足感,亦是很大的恩賜。